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丘詳銓)五百年前 - 馬丁路德以外的世界

向下

(丘詳銓)五百年前 - 馬丁路德以外的世界 Empty (丘詳銓)五百年前 - 馬丁路德以外的世界

發表  wmy 13.03.17 13:26


五百年前 -
馬丁路德以外的世界

-丘詳銓-

  五百年前的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如今德國中部的維藤貝格(Wittenberg)宮殿教堂大門上,大膽地釘上了他的九十五條論綱。在傳統的歐洲歷史的意識中,那是對宗教改革敲響的第一錘聲。

  該年的歐洲處在政治動盪之中, 哈布斯堡家族開始崛起成為歐洲霸權,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從小亞細亞往南部擴張消滅了包括埃及的馬木魯克奴隸軍的布爾吉王朝。在倫敦,發生了手工匠們襲擊外國商人和銀行業人士的“Evil May Day ” (邪惡的五月天)。在羅馬,企圖毒殺教宗理奧十世(Leo X.)的陰謀集團被揭露逮捕等等。

  在另一方面,航海導向技術和火炮艦船的進步,使歐洲探險者繼續開拓新世界(新大陸和遠東),探求土產資源和認識域外文化。西班牙的征服者遇到墨西哥尤卡但的瑪雅族文化和阿茲特克人,葡萄牙殖民者從紅海到南洋海上艦隊出沒,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派使者踏上明朝疆土,試圖和大明朝廷建交。

  自從1511年葡萄牙貴族 Afonso de Albuquerque(阿方索 • 德 • 阿爾布克爾克)海軍大將領以船堅炮利武力征服了馬六甲,改皈回教的蘇丹馬赫木(Sultan Mahmud)被迫逃離自己管轄之地,他是三佛齊王朝的宗室後裔,和明朝約略有朝貢關係。此後,葡萄牙船隊穿行於馬六甲海峽到馬魯古,帝汶,爪哇等群島收得各種香料土產,葡萄牙也就控制了通過馬六甲海峽的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來往。

  在這1512-1515年間,殖民商務探險征途中的船隊裡,有一位叫Tomé Pires (托梅 • 皮萊斯)的葡萄牙人,他原來是葡萄牙王室的藥劑師,也有探險精神和研究大自然植物的興趣,在船隊裡當文書和會計師。由於是藥劑師出身,他在香料群島各地收集植物和香料作詳細記錄,同時也敘述了南洋群島的地緣政治,宗教習俗,風土人物,土產交易,錢幣等等,合集寫成西方人的第一本描述馬來亞和南洋群島的《東方誌:從紅海到中國》。他是第一個用Timor 稱呼Nusantara 群島東部最大島嶼的探險者(源自馬來語Timur)。

  皮萊斯有了這一段豐富的亞洲經歷後,本想回到葡萄牙。可是只到達葡屬殖民地的印度果阿,又被遣回馬六甲。奉葡萄牙國王馬努爾一世之令當特使,1517年皮萊斯隨駐馬六甲的艦隊長費爾南•德•安德拉德去出使明朝以建立外交關係。

  艦隊到了珠江三角洲,他與假馬六甲使者、翻譯火者亞三随船来到广州近海,是當時明武宗帝朱厚照正德十二年。他一批人获准在广州登陆,但不得上京。次年經賄賂寵臣江彬後获得許可去南京,正在南巡的明武宗容許葡方一行去到北京,受明武宗(正德)以禮相待,和安德拉德等最終能拜見正德皇。1521年,明武宗死於豹房,皇太后降旨逮捕武宗義子江彬,這佞臣被抄家處死,翻譯火者阿三稍遲亦被斬首處死,世宗帝朱厚熜號嘉靖即位。由於馬六甲人被葡萄牙人佔去後心尤不忿,狀告大明朝庭,又傳說安德拉德之弟在南方擄掠漢人小孩,葡人佔地屯門等等,遭致中國人的不滿和抵抗,最終爆发屯门海战,葡萄牙人的艦隊被燒燬和戳壞,剩下三艘船逃回馬六甲,此後再不敢來侵擾大陸沿海地區。到了嘉靖36年(1557年)葡萄牙人才獲得在澳門的定居權。

  托梅•皮莱斯則因此糾紛被嘉靖帝下令押解到广州听候处置。嘉靖三年(1524)五月皮萊斯因病死于广州监狱。

  另一說是根據葡萄牙航海探險家和作家費爾南•M•平托 著述,他在中國見到皮萊斯和一江蘇女子結婚後生的女兒,知悉皮萊斯被釋放後不得離開中國,得享七十多歲,大約1540年死於江蘇的Sampitay。這個譯成外文的地方名又有誰知道呢?整個說法也許是寫作者的幻想?而皮萊斯的《東方誌-Summa orientalis》也幾世紀不知何處尚存善本,到了1944年才在巴黎的國家圖書館被發現一本,當年即被譯成英語,至今有再版。

  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作為基地後,控制了南洋的海上霸權,巽達王國(Pajajaran)於1522年派遣使者去馬六甲向葡方示好。葡方總督派亨利克•雷美去商談貿易事項,獲准在Sunda Kelapa(如今的雅加達)建城廓堡壘,臨走前還在港口做了石碑當標誌。當葡方於1527年再來到Sunda Kelapa以貫徹執行協定,中爪哇Demak蘇丹王國的Fatahillah 擴張勢力已佔領了巽達碼頭,葡方船隊不能在此拋錨即掉頭返回去。此後Fatahillah改名Sunda Kelapa 為 Jayakarta, 意為“勝利之城”,此乃如今首都雅加達名字的來源。Fatahilllah 此人的出生背景至今不詳,有各種說法,史家問這勝利之說,到底是同何人打了仗?

  那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佈告那95條論綱之後呢?他還深信1505年在施多特海姆(Stotterheim)大雨雷霆閃電是上帝啓示他該進入修道院。在那裏感受到深深的絕望和懷疑之中,領悟到上帝之道成肉身,從《新約》的字裡行間了解到上帝的恩典和憐憫,更質疑主教們對贖罪券的出售。歐洲人向遠方世界的探索,諸侯們的政治權益爭論,硬幣的短缺,柴米油鹽從何而來等等都絲毫沒牽涉到他。他的95條論綱原意是討伐買賣贖罪券的合理性,想挑起和同僚們的議論。他實在沒想到後來竟然會是“牽一髪而動全身”的宗教改革之先聲,導致教堂的分裂,導致百年之後從布拉格源起的慘絕人寰的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所以德國人要隆重去紀念他。

  2017年3月9日







wmy

文章數 : 6478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