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丘詳銓)我的喝茶故事

向下

(丘詳銓)我的喝茶故事 Empty (丘詳銓)我的喝茶故事

發表  wmy 31.05.17 11:51


我的喝茶故事

年輕一代的歷史學家群中,蘇格蘭格拉斯哥出生的Niall Ferguson 是出類拔萃又富有爭議性的財經和歐洲史學家。他的名著之一《Empire - 帝國》詳述不列顛人如何創造了現代世界,開篇中他也提到英國人喝茶的歷史成因。喝茶,世界華人誰一生沒喝過茶,不大可能吧? 在印尼出生長大的,一般都從小喝茶,大了也喜歡喝茶。筆者小時候家中一大早總是泡好一大壷綠茶或半發酵茶,供全家人飲用,整天都有得茶喝。

後來剛入初中一,有機會和宗親們去了中爪哇梭羅,日惹等地。有供茶喝,入口時覺得有甜味,原來那裏的人們就是有喝茶加糖的習慣,自己大驚小怪,認為偏離正宗,大驚小怪。後來,自家隔兩間屋的第三家鄰居是加工做茶的廠家,少東家才有所解釋,說中爪哇地區人們多喝紅茶,是發酵後處理的茶,味兒較濃所以加糖,習慣不同,並非異類。

茶經簡史

眾所週知,茶最早出自中國。據文獻說,公元前約59年(西)漢宣帝劉洵時期,蜀資中一名叫王褒的辭賦家,從寡婦楊惠家裏買了個僮僕,在《僮約》中規定 ” 烹茶具盡 “,要把茶具洗淨才煮茶,要去“ 武陽買茶 ”,是對“茶葉”一字最早的書面記載。東漢《神農本草》記載的:“ 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荼是苦菜,不一定是後來的茶,是五千年前沒文字的傳說。

中唐時,人們最知道的是寫了世界第一本《茶經》的陸羽,是最擅長煮茶,品茶和具有特別強的辨水能力之“茶聖”,和他同時代的才子耿湋贊他:” 一生為墨客,幾世做茶仙“,因此又有”茶仙“之稱。陸羽之後,荼字少一筆成茶。陸羽本人的身世至今不明確,後世祀為“茶神”。所以某些地方,如香港至今有取名“陸羽茶室”的茶館。

也是中唐年代的詩人盧仝,嗜茶如命,亦有“茶仙”之譽。他的飲茶歌詩篇《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詠茶名作,其中幾句轉抄如下:

“ 一椀喉吻潤,兩椀破孤悶。

三椀捜枯腸,四椀發輕汗。

平生不幸事,盡向毛孔散。

五椀肌骨清,六椀過仙靈。

七椀喫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提到和茶有關的詩作歷代多有詩家寫過,筆者略拾人牙慧,看王璞編著的《中國茶話薈萃》小冊子,說我們祖宗老家的客家山區也有茶山,有男女青年求配偶對唱客家山歌的習俗,相當質樸粗獷:

男聲:妹妹生長在茶山,出了名的美嬌娘。若能與涯(我) 成雙對,幸福鴛鴦情意長。

女唱:哥在山上採鮮花,妹在山中摘新茶。鮮花香茶來相配,相親相愛永相隨。

男聲:紙做公雞唔曉啼,妹唱山歌來撩涯。阿哥好比鳳凰鳥,山南飛過山北啼。

女唱:山歌唔唱唔風流,豬肉唔煎唔出油。梧桐落葉心不死,唔同你撩心不休。哪個姑娘唔懷春,哪個情郎 唔風流?

唐代飲茶之風漸盛,最先傳到東鄰日本,後逐漸散佈世界各地。在南洋群島,根據資料說,有一名德國人叫安德烈阿斯• 克萊雅(Andreas Cleyer)首次把中國茶種從日本帶入巴達維亞(雅加達),當他園子裏的植物培植。另一說則是1690年及1728年荷蘭人先後兩次把中國茶種帶去南洋群島培植,幾經試驗,在地勢較高的丘陵山區如爪哇島西部獲得成功。後來引進了產量更高的阿薩姆紅茶,取代了中國綠茶。如今印度尼西亞生產茶葉總量為世界第六,以西爪哇種植面為最廣,佔全印尼產量之70%。可是印尼人一年人均喝茶量不多,只達英國人均喝茶量的一半。

英國人喝茶成因

喝茶習慣傳到歐洲是十七世紀中葉。據說先是荷蘭人從廣東澳門把中國茶運往歐洲的,在荷蘭成為當時很時髦的飲品,引起英國人的羨慕。英人懂得喝茶的記錄始於四百年前,那還不是在英國本土。一位叫魏克姆的東印度公司經理於1615年6月27日,從日本長崎的平戶市致信他在澳門的同事伊頓先生,請求伊頓寄給他上好的茶葉。到了1658年9月底,英格蘭才首次在一個周刊《Mercurius Politicus》有登出賣(綠)茶葉的廣告:“ 經由醫生們鑑定,特好的中國飲料,中國人稱為茶-Tcha,其它民族稱 Tay / Tee。。。。sold at the Sultaness-head, 2 Coffee-house in Sweetings Rents by the Royal Exchange, London. „

約同一時期,一咖啡店老闆托馬斯 • 哥樂為以“ 茶葉的生長,質量和效能的詳述“為題打出廣告,力薦茶能治諸如“ 頭痛,膽石,水腫,壞血病,失眠,失憶,胃痛等等 ”。要等到十八世紀後,英國才有較大數量的茶葉輸入。由於當時的咖啡進口稅極重,94%的咖啡再轉口輸出,因此加速了制茶工業增加和提高了英國人茶葉的消費,從此就因消費價錢遠比咖啡價低的因素,形成了英國人喝茶的習慣。

筆者多年前第一次去倫敦,才嚐到英國人習慣喝的奶茶,一般是紅茶加糖和倒進少許鮮奶,在德國則多用淡奶,德國南部則有不加奶,用一片檸檬榨出汁併入成酸甜味兒。

英國各地有古色古香優雅的 Tea Room, 是喝茶和小點的鬆弛養神小敘之處。下午茶最初大概就是英國中上層人悠閒打發時間的發明。香港受英人影響,也到處有奶茶供應,味道大體上都很標準化。許多年前,筆者第一次去了香港,見識了具香港特色的大茶樓,很喜歡看到週末那家家團圓飲茶吃點心,熱熱鬧鬧的氣氛。最令筆者心醉的倒不是喝什麼香片,普洱,而是能吃到豐富多彩美味可口的粵式點心。

在“內地”沒早點茶喝

最令筆者大惑不解的,是十年前去安徽合肥和蕪湖兩地講學,住宿都算當地最好的酒店,甚至說是昔日中央首長來開會留宿的地方。吃早點時,想喝一杯茶,自由餐不供應,問服務員她說沒有茶的供應,只有豆漿。筆者是不喝豆漿的,怎辦?就是沒有!筆者愣了,中國人是懂得喝茶喝了至少二,三千年,又是生產茶葉的世界第一大國,什麼大酒店不供應?看來是因為這安徽省還不屬于先開放發展和富裕了的沿海地區各省份吧?筆者如此思索。

其實安徽是好茶名茶的產地,其中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和安徽祁門紅還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中。

筆者又想起多年前特地去祖宗老家蕉嶺縣郊區鄉村,要去“剁尾”,在宗祠堂裏拜祭喝茶時,鄉親們泡的茶苦如膽汁,大概想以濃茶當烈酒喝?

帶住那個喝不到早茶的記憶困惑納悶了十年,去年有機會和一位中國大陸的中年女教師談到在安徽喝不到早餐茶的受難經歷。她如此解釋說,茶在中國是很珍貴的,是送禮極品,早上人們是不喝茶的,她本人亦如此。看來在中國喝茶,等同西方人家喝杯味道好價格較高的葡萄酒那樣,得在晚飯後,在悠閒自在的交談氣氛中去慢慢品賞的?喝茶有《六不飲》之戒,其中之一是“臨睡前不飲”,朋友的解釋,使筆者變得更傻了!中國人一天之內到底幾時喝茶?也許只是午餐後才喝的。筆者家中是早飲印度大吉嶺紅茶三杯,下午不喝咖啡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或大紅袍(武夷岩茶)都會泡來喝,晚餐後只能喝普洱,或拿此地的茴香茶包或薄荷茶包來泡。如果大意喝了香味濃濃的茉莉花茶或較苦澀的安溪鐵觀音(烏龍茶),那絕對導致夜不成眠,可以通宵達旦看書的。

丘詳銓 2017年5月26日


wmy

文章數 : 6478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