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怀念与感谢》— 张文辉(唐秀兰之女)

向下

《怀念与感谢》— 张文辉(唐秀兰之女) Empty 《怀念与感谢》— 张文辉(唐秀兰之女)

發表  wmy 10.06.18 16:13





怀念与感谢

   我的母亲唐秀兰于2018年6月5日突然辞世,全家悲痛不已,毕竟只差5个月就满80周岁了,失去了为母亲庆贺80大寿机会,心情难以平复。回想母亲生前的坚韧与刚强,依稀就在眼前。

  母亲是1960年从雅加达回国的,当年就考取了云南大学化学系,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特别吃力,凭借吃苦耐劳的韧劲,下苦功完成学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支援三线后,到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直到退休,中规中矩勾画着平凡的生活轨迹。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1970年我还不满周岁就随母亲到湖南邵阳支援三线建设,父亲哪里放心要一同前往,可母亲听说全家同往有可能落在湖南再也回不了北京,就坚决阻止了父亲的同行念头,毅然带着我到邵阳工作,父亲带着三岁的哥哥在北京守望,两年以后全家才得以重聚;后来我也做了妈妈,可以想象那段生活该有多么艰难。

  记忆中我家不停地搬家,粗粗数来总会有7、8次(短期的不算),原因是父亲换了好几家工作单位,每换一次就会搬一次家;后来爷爷奶奶也从广西华侨农场退休投亲到京,那时全家住在一间18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母亲没有任何的抱怨,井井有条的安排全家的生活,让爷爷奶奶安度晚年,二老都年过八旬才去世;父亲母亲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我的女儿是母亲一手带大的,2003年北京“非典”那段时间,二老带着孙女躲到了印尼亲戚家,平息了才回来。亲戚告诉我,母亲对小孙女的关爱无以复加,除了孩子睡着了,母亲的眼神就会一刻不停的钉在孩子身上,生怕出现一点点闪失。为孩子能上一所学校,我们全家过了7年租房的日子,我有时觉得有家不回特别对不起父母,母亲总是乐呵呵的宽慰我:“你妈我这辈子就是个漂泊的命,这连北京城都没出,算不了什么”。而今孩子已经考取了名校,成长中姥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祖孙感情诚笃,爱在传承。

  作为归国华侨,我家举目无亲,可得到的诸多帮助,又可以说处处皆亲人。母亲最喜欢提及的是巴中校友会、云南大学同学会、朝阳区侨联、西城区侨联和潮汕大浦同乡会,这几个组织不管是政府主持的还是民间自发的,都给了我们家无私的帮助:

  张汝林先生(我们叫他叔公)仅仅是父亲的同乡,原来与我家没有任何交集,在父亲44岁的大病时,义务陪床40多天;刘经纬、蔡刖朝、林道辉、翁怀仁(都是印尼华侨,父亲同学)四位叔叔长期与父亲交好,多年帮助家里的生活,事例不胜枚举;杨春柏叔叔、邹丽英阿姨两夫妻(云大同学)像亲兄弟一样对我家关怀照顾;朝阳区侨联的李国和叔叔既代表组织也是个人每年上门探望、多年坚持不懈嘘寒问暖解决具体问题;陈金霞、陈蜜玲两位阿姨在母亲已经出现老年健忘症的情况下,依然带上她出外旅游,特别是前不久巴中六0年屆同學浙江旅游联欢,母亲跟随陈金霞阿姨同往,受到金霞阿姨无微不至的照顾,了却母亲的一个心愿;还有吴秀琼阿姨、黄仲妹阿姨、肖来香阿姨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叔叔阿姨们,都给了我们帮助,不求任何回报。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给您鞠躬了,祝好人一生平安!

  原本在母亲80岁这一年,我想为她做两件事,第一,给她种一口新牙,“五一”前刚打好下牙的四颗牙桩,没有完成;第二,带她再回一趟印尼,计划8月成行(我公司放年假),母亲可兴奋了,不停地联系印尼的亲人,只可惜不能做到了,留下了最后的遗憾。

  母亲安息吧,祝您在天堂依然豁达快乐!

  唐秀兰女儿  张文辉于2018/6/10






wmy

文章數 : 6478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