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旧帖修复】高原悠悠青岩镇——丁发

向下

【旧帖修复】高原悠悠青岩镇——丁发 Empty 【旧帖修复】高原悠悠青岩镇——丁发

發表  rb1606 06.06.22 22:59


高原悠悠青岩镇

  大学时代我曾和几位同学踏单车前往青岩镇。青岩镇离贵大只有十二公里,由于山路崎岖,花了大半天才到达。我当时十分无知,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历史名镇之类的common sense,因此到了目的地,只觉得那只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市镇。石板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路两边都是歪歪斜斜的木板屋。加上没有识途老马引路和讲解,我们对眼前景物完全不感兴趣,只是顺便向当地人查问何处可以买些窝窝头、馒头之类的食物,以便充饥。时隔半个世纪了,具体细节都忘了,只记得在一家馆子,草草吃了一碗素面,又跑回贵大赶着打晚餐。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十分可惜,事缘入进了深山宝藏却空手而回。这次回贵阳,就特地抽时间,旧地重游,拾回失去的旧梦。

  青岩镇是贵州省的历史古镇名镇,她不能和云南丽江、江苏周庄并肩齐名,完全是由于有关方面对她不落力宣传而导致。贵州省政府曾经于1992年敷衍塞责,把青岩镇列为历史文化名镇。但印象中直至2001年初《中国旅游》出版过一本特辑《贵阳旅游》,图文并茂介绍贵阳市及其近郊的旅游景点,其中有提及青岩镇。恕我少见寡闻,此后似乎就无声无息,再也没有人提及她了。所幸,如今内地同胞口袋里颇有余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到处游山玩水,他们涌入各旅游景点,青岩镇也就熬出头来了,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区。

  青岩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73年,当时的朝廷为了控制西南各地,在青岩设立驿站,开辟驿道。特别于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三十万大军远征贵州和云南。青岩是通往云南、广西的咽喉,朱元璋于此屯兵戍边。渐渐青岩就演变为军民同住的要塞。人口的急增,商贸应运而生,市面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一时间青岩变成了贵州省欣欣向荣的边陲重镇。

  有利必有弊,象青岩这种交通要道、军事要塞,古今中外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岩古镇历史上也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就说近代吧,太平天国猛将石达开,就曾经六次攻城,但次次都功败垂成,使青岩留下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石头城等之美誉。

  今天的青岩已经是蜚名全国的旅游区,成群的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不论是长长的石板街,名胜古迹,小食铺,旅游纪念摊、小吃店、庙宇教堂都挤满慕名而来的游客。这种景象和我半个世纪前见到的青岩镇那种老气横秋的寒酸象,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可喜的是,青岩依旧是青岩。她绝不是由一位村姑蜕变成摩登的城市小姐。她依然纯情、古朴、典雅、可爱。今日的青岩是具有现代文明生活的实感又仍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青岩港子深处依然是青瓦木屋,依然是石头墙、石板街和石坊。镇内有三座9.5米高,宽9米的石牌坊,设立于北门,南门和定广门,这些可说是青岩的地标吧。三座牌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成为游客们照相留念的亮点,尤其那只护柱的下山虎的造型,栩栩如生,气势威猛。但大概可以肯定,那些熙熙攘攘摆姿势拍照的游客们绝不会想起牌坊上面刻着的那些人名,特别是女子们的大名,她们为此曾付出何等极大的代价。毕竟那是久远的历史沉淀。

  青岩镇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沧桑,镇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像个迷魂阵一样,且处处留下了名胜古迹。佛教、道教的寺庙见有几处,镇内甚至屹立座基督教堂。抗日战争时期,穷凶极恶的日军乱轰乱炸贵阳市,造成上万人无辜死伤。成千上万的人逃难到青岩镇,其中就有邓大姐的老母亲和其他当年政府政要的家属,如今这些寓所都列为国家保护文物。但青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家“状元府”,那据说是贵州省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的府邸。但其实大街小巷不少居民的青瓦木屋及其所用的桌椅板凳家具,说不定就是价值连城的古董。

  上面提过,青岩是通往滇、桂的交通要道,因此商业极为发达。世代相传,青岩人个个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如今的大气候,青岩人如鱼得水,发挥了他们长袖善舞的经商本领。因此不论长长的石板街或窄巷深处都是鳞次栉比的小铺子或摊档,其摆卖的货物和食物,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值得赞许的是他们的货品都是“土特产”,都是“祖传秘方”,很少有泊来品的。在一条巷子里我竟然见到竹筒糕的小摊档。我说“竟然”,因为此种小吃是我童年的心头好,爪哇话叫putu bumbung. Putu是糕,bumbung是竹筒。做法简单,将米粉混参着椰丝,放进竹筒里,中间加进椰子红糖。然后用水蒸热,一旦煮熟了,竹筒立即发出哔哔哔的吹笛声。一筒售价才一元,我买了一个,咬进嘴里,芳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走走又行行,忽然一阵阵又臭又香的气味弥满整个巷子内,定眼一看是家煎炸臭豆腐的铺子。老板堂堂正正地在其摊档前写上“臭名远扬”四个大字,这位生意人可谓老实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往前看,几块又黑又粗的木炭钉在木墙上,走近细看,才发现原来是一长块一长块的熏腊肉。

  青岩镇肆食林立,不知是否他们有约法三章,我发现家家清一色只供应贵州菜,尤其间间都标榜自己供应的卤水猪脚是最为地道,只此一家,别无他店。原来卤水猪脚就是青岩镇的一大特产,使我想起这和苏州周庄家家户户都制造圆蹄一样,令人难于判断那家才是真货、正统 ?所幸,同行中有个识途老马,于是毫不犹豫拉我们往一家食店就餐。菜式不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如宫保鸡丁,折耳根炒肉丝,辣子鸡等。重头菜是卤水猪脚,这道菜不是论盘,而是论斤供应。所谓猪脚是香港人指的猪手,上桌时就是成条成条一大盘,人人伸手抓一两条,狼吞虎咽地吃。这使我想起《水浒传》所描述的“肉大块大块地吃,酒大碗大碗地喝”,实际上一帮人无拘无束嘻嘻哈哈,大口大口,吃吃喝喝,倒也痛快极了。味道呢?还可以,有点酸酸辣辣,比北角春秧街卖得更胜一筹。其实外出旅游用餐图的是气氛、情调、心境和旅伴。

  青岩一日游到此结束。黔贵之旅最后一站——凯里,过几日再和大家见面,请各位继续捧场。谢谢!



青岩镇↑




石板街↑


Putu-Bumbung




熏腊肉↑


臭名远扬↑

10 July 2012 于香港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