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2 posters

向下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Empty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發表  rb1606 12.07.13 17:25

CHL 发表于三华乐园 2009-7-16 06:00
< 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
  最近在三华园地读了'国际日报'有关"八华学校吹响了时代的号角"的报道及网友们的不同反应,令人起了一点感想. 不怪已过的事.五六十前代一些华校响应了新中国的号召,因而有一些有影响力人士所采取的建校目标重点的决定.今八华重生,对BPM同学的观点CHL非常赞同:’教學方針一向立足於本土’. 同时我们该"不忘,保持,培养自己的风俗习惯及祖宗的文化".这也是人生内在声音,是我们该有的人道权利.枪刀也压不了这个人生向往.同样的,不同国籍的华裔看到中国经济强大高兴,这也是该有的自然反应. 在这同时,也希望在当地居留谋生的印尼华裔,千万不可忘记:成为一个国家公民,所称“我国“之意,明明白白唯一该指自己所选择的国家而已,那是“印尼国家“.对这灵感的事件避免有疑心余地.爱国只由心出,不能强迫.但CHL认为,最低限度对自己所选国籍及谋生国家,至少该有忠诚的态度.历史已证明,印尼华裔不可,也不能如以往对当地国往往所采取的态度一般.对占多数居留在印尼谋生的华裔带来了许多麻烦,变为牺牲品.我们尽量该避免印尼华裔再受到非常不愉快的遭遇.除一些另有目的者外,这是大家居留在印尼境外,境内的各国籍华裔,华人,尤其干社会职务的印尼华裔工作者, 包括新闻记者,日报编辑等的长期任务.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Empty 回復: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發表  rb1606 12.07.13 17:43

网友发表于 2009-7-16 18:00的回帖:

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大家常说,印尼是我们的祖国,必须让我们的后代热爱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要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无论“高收费”、“大众化”、“平民化”的三语学校,除了让学生把中华文化的优良内涵学好、用好,还应该注意教育学生将它们如何付诸实现,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千万不能让学员产生“我是中国人”的错误认识,以免把自己从主流社会隔离开来,让汉语和中国文化更多地成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 摘自
千岛日报2009年7月14日吴庸文章《也谈“三语学校”》

meiho 发表于 2009-7-16 23:40的回帖:

也來八一八

將心比心,祇要沒有人再向你提起,或再向你灌輸什麼什麼地,你對曾祖父以上輩份的人,大都不甚了了了!所以想做地地道道的印尼人,你最好不要再強迫自己,再精通什麼華文什麼地,除非你真的有必要,要不普普通通能應付幾句也就算了.不然的話不管你怎麼說:我不是中國人,都將無濟於事,你的黃皮膚和言語都會出賣了你!所以"印尼八华三语国民学校"必須走高檔次向國際學校邁進,只須迎合部份人的需求就可以了.不然想溶入當地主流社會就要花費更長一段時間呢!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Empty 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2

發表  rb1606 12.07.13 17:48

CHL 发表于三华乐园 2009-7-17 03:30
< 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2 >
  人生长途都是碰巧,是由父母,四周和自己所决定.父母碰巧是华人, 碰巧在印尼出生.记得五六十年代,印尼华人意见不一.亲左或亲右,一部分建议该百分之百实行Assimilation(通化),另部分提倡要Integration(整合)等等.三四十年后的结果我们看到了:久恨的对敌损害了大部分必留住在印尼的华人,不能在公开场合行使祖宗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年青的一代没有机会学习华文.初了一些当时有机会离开印尼的我们,许多华人要离开也不能离开,因为许多国家不收容他们.因而他们亲身牺牲了钱财和生命.今印尼政府政策开放了,我们尽量快快补回六十年代后的落后.同时,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印尼华裔再经历如以往的不愉快的遭遇. Assimilation政策鲜明失败了. 记得,德语有个大概如此的谚语:”Man like the betrayal, but not the traitor“.Mr. Obama,他从没否认父亲祖宗是非洲人.但他向来认为,他唯一政治故乡是美国,今他是美总统.另外,新加坡华裔公民在日常生活里,100%实行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没人怀疑或讥笑若他们自称’我是新加坡人’.因为该国公民的自觉性高,对’我国’,’祖国’或’中国’,’中国人’等相似名词的政治和宗族意义的差别得很清楚. 只希望居留在印尼华裔没有自卑心自称’我是印尼华裔’而在当地的主流社会里争取民族人道的权利谋生.要克服已存在的久恨偏见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不能保险顺利成功.可是有其他更好的退路可选?!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Empty 浅谈归宿感

發表  rb1606 12.07.13 18:09

bpm 发表于三华乐园 发表于 2009-7-23 16:37
浅谈归宿感
  Sam的貼文一開始已清楚寫明其來源是︰國際日報。筆著因應此貼文而留言,明眼人應知並非針對轉載者,至於有人誤讀,實非sam之過,筆者亦無誤導。
 
  八華/JPP校風有點西化,但面對本土,自由開放,教學活潑多面,程度要求亦高。為師者教書認真而不嚴肅古板,不會擺出一副“教導主任”的訓人面孔。求學者更要靠自覺努力,否則參加印尼國家高考,很易被淘汰。筆者就讀於八華/JPP幾年,深感其教學絕無濃厚的新中國色彩,而今回憶起來,那幾年真的是如沐春風,得益匪淺!
 
  CHL留言語重心長,顯出一片老校友愛護新八華的赤子之心,對印尼華裔問題置言,道出我輩過來人應以史為鑑之沉痛心情,諄諄以告,不可一再重蹈覆轍。
 
  經商首要明確公司及其產品之市場定位方能於競爭劇烈的環境中生存,進而脫穎而出。具中國血統的人入籍印尼,無論稱之為印尼華裔、華人抑或華族都不是問題,都屬印尼人,但是絕不能以“中國人”稱之。既已定位於“印尼人”,稱印尼為“我國”是理所當然的,即是要視印尼為tanah-air ku,tanah tumpah darah ku。
 
  最怕的是身為印尼公民,口中唸唸有詞的“我國”是印尼,心靈深處的“我國”卻依然是中國,這種心態若常常情不自禁地表露在華文傳媒裏,不僅不利於印尼華人社會,也無益於中國!
 
  一國的族裔問題,歸根結蒂是文化問題,屬精神層面的問題。說得更玄一點,那是千百年來各個族群各自遺傳下來的DNA(基因)問題,非常複雜難解。其中歸宿感是關鍵,同時也是一個雙向問題。
 
  21世紀的中國,富強可期,在這樣的形勢下,倘若印尼主流社會不真心視華人為自己的一家人,對其中受過華文教育的印尼華人而言,很易觸動其“認宗歸祖”於中國的DNA。具高瞻遠矚的印尼政治領袖,應抛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魔,真正取締一切涉及種族歧視的條例,以利華人融入主流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政治方面),讓華人才俊能各盡所能,展其所長,體現其視印尼為祖國的歸宿感。否則也一樣會產生“我愛祖國,祖國愛我嗎?”的離異問題。
 
  另一方面,華人應該克服漢唐文化帶來的民族優越感,對生我育我的印尼富饒土地要感恩,對樂天善良好客的土民要學會謙卑。一個愛炫耀財富而吝於濟眾的族群,無論在任何國度,都不受歡迎,遲早會成為民眾群起而攻之的目標,甚至成為政治陰謀家的犧牲品。
 
  歸宿感當然也牽涉到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問題,談之必長篇大論,在此不贅。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CHL旧作】对“我国“称呼的一点感想 Empty 【代貼】華祁石的回應

發表  Chiahl 17.07.13 10:11

華祁石的回應

我細看了您的兩篇大作,一是發表在16.7.2009, 一是於17.7.2009 所寫, 我很有同感,尤其是您提到:“我们该不忘,保持,培养自己的风俗习惯及祖宗的文化 ... 也希望在当地居留谋生的印尼华裔,千万不可忘记:成为一个国家公民,所称’我国’之意,明明白白唯一该指自己所选择的国家而已,那是’印尼国家’ ... 对自己所选国籍及谋生国家,至少该有忠诚的态度... 印尼华裔不可,也不能如以往对当地国往往所采取的态度一般.对占多数居留在印尼谋生的华裔带来了许多麻烦,变为牺牲品.我们尽量该避免印尼华裔再受到非常不愉快的遭遇 ...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印尼华裔再经历如以往的不愉快的遭遇 ... 只希望居留在印尼华裔没有自卑心自称’我是印尼华裔’而在当地的主流社会里争取民族人道的权利谋生.要克服已存在的久恨偏见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不能保险顺利成功 ... 最怕的是身為印尼公民,口中唸唸有詞的’我國’是印尼,心靈深處的’我國’卻依然是中國,這種心態若常常情不自禁地表露在華文傳媒裏,不僅不利於印尼華人社會,也無益於中國!” 寫得真好!我非常同意。正如 bpm 的回應: “CHL的留言語重心長,顯出一片老校友愛護新八華的赤子之心,對印尼華裔問題置言,道出我輩過來人應以史為鑑之沉痛心情,諄諄以告,不可一再重蹈覆轍。”

不過您大可放心,在凡有印尼與中國參加的運動比賽中,今日的年輕華人,我們的下一代,大都為印尼加油,希望印尼打勝。在他們心靈深處的’我國’,已經是印尼!

另外您寫的一段我更欣賞:“倘若印尼主流社會不真心視華人為自己的一家人 具高瞻遠矚的印尼政治領袖,應抛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魔,真正取締一切涉及種族歧視的條例,以利華人融入主流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政治方面),讓華人才俊能各盡所能,展其所長,體現其視印尼為祖國的歸宿感。否則也一樣會產生’我愛祖國,祖國愛我嗎?’的離異問題 ... 華人應該克服漢唐文化帶來的民族優越感,對生我育我的印尼富饒土地要感恩,對樂天善良好客的土民要學會謙卑... ” 千岛日報的吴庸的回應:“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千万不能让学员产生 ’我是中国人’ 的错误认识,以免把自己从主流社会隔离开来,让汉语和中国文化更多地成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這都是正面的良好想法。我也希望印尼早日出現您所想的高瞻遠矚的政治領袖,讓華人政治才俊有發揮的機會,而不再要問’我愛印尼,印尼愛我嗎?’ 但時至今日,我還沒有看到華裔的印尼部長與將軍的出現。您說:“對樂天善良好客的土民要學會謙卑。” 對,謙卑是美德。但世界上的普通老百姓,多是樂天善良好客的。您看的都是美好的一面。當這些樂天善良好客的土民拿起棍棒來搶劫騷亂時,傲慢強暴地對待華人時,我們還要謙卑嗎?

您又寫道:“Obama从没否认父亲祖宗是非洲人.但他向来认为,他唯一政治故乡是美国。”“這個例子很好,證明要向一個超級強國如美國來認同,是很容易的。非洲一切落後,它不可能成為Obama的政治故乡,Obama不會向弱勢文化認同。只是他是混血兒,他不可能否認非洲人的根。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我在巴中在線上漢語園地的文章(6). 華祁石致丘祥銓(2012年12月10日):
你引用巴中某生的話:“我们住在印度尼西亚,但我们一向拒绝印尼的文化”。我認為拒绝是不對的,他們要多理解印尼,正如你所寫:“在印度尼西亚那样对华人抱有成见的国家来说,是不利于各民族和解的”。這一點我非常同意。華人要注意大部印度尼西亚人對中華文化的反感。但我也了解這些华人的心情。姑先不論誰的文化更優秀(在度尼西亚就找不到對世界文明有影響的人物如孔孟老莊,與具份量的書籍如經史子集),也不論誰更刻苦耐勞(在炎熱地帶生長的人會比較懶散,是不爭的事實),放眼世界,沒有經濟實力強的、畗裕的族群,會向經濟實力低的、貧困的族群去認同。印度尼西亚华人住在印尼,是生活所逼。長期以來,他們受到許多不合理的待遇(如華文書報被沒收,中國傳統被禁制等),形成他們的 逆反心理,不是“一向拒绝印尼的文化”那麼簡單。就是在德國,要求外來人融合(Integration),也不是要外國人放棄他們的本土文化。多元文化共存,不是各種文明的衝突,而是不同文明的互相促進、學習、交往。同化不能强制,要雙方心甘情願。印尼華人與印尼原住民的互相蔑視,是誰先歧視誰,這是“雞生旦還是旦生雞”的難題。早在數百年前,在荷蘭統治印尼時期,荷蘭就用分化手段來離間印尼原住民與華人。我以為,兩個民族都是受害者。華人不必太過自責。

您的大作中另一個例子: “新加坡华裔公民在日常生活里,100%实行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没人怀疑或讥笑若他们自称’我是新加坡人’.因为该国公民的自觉性高 ... ” 中華文化在新加坡是主流,代表當地的強勢文化,要認同很容易。要新加坡華人認同少數民族如印度與馬來西亞等弱勢文化,就難多了。

您又寫道:“一個愛炫耀財富而吝於濟眾的族群,無論在任何國度,都不受歡迎。” 我很同意,但這不單是印尼華人的毛病,全世界都有這種人,印尼的高官富豪,就有許多愛炫耀財富而吝於濟眾的。您的提示,我們可以拿來自勉,也不要忽視了很多華人是勤儉持家、樂善好施 的。光把好的拿給印尼人,只把壞的都推給華人,也不公道,是矯枉過正。

Chiahl

文章數 : 12
注冊日期 : 2013-01-20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