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代ciPan贴文:湯良德的音乐人生

向下

代ciPan贴文:湯良德的音乐人生 Empty 代ciPan贴文:湯良德的音乐人生

發表  rb1606 22.11.12 11:35

湯良德是吴素娥(巴中五七年屆)的先生


  香港竹韻小集月前為已故音樂家湯良德舉辦了紀念音樂會,邀請了湯家班國樂團、他的學生、同事、好友等演繹他的經典名曲,以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與深切懷念。這是繼去年十一月香港中樂團後,另一場湯良德紀念音樂會,緬懷這位兩年前病逝的二胡大師。

  湯良德是香港當代中國音樂普及教育的舵手。任職於香港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的二十多年間,所培育之中樂學子有如恆河沙數,其中不少已成為專業演奏家,有些學生更自發組織民間中樂團,延續對中樂之興趣。湯良德對本地中樂的發展可謂功不可沒。

  一九三八年出生的湯良德,在移居香港之前,於中國內地已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二胡演奏家。上世紀初,湯家就住在上海康定路的一個大院子裏,湯氏一族堪稱「音樂世家」,家人都精通各種民族樂器。湯良德的爺爺、外公、爸爸、叔叔、媽媽等都身懷絕技,而由家族成員組成的「湯家班國樂團」於上海的音樂界更是赫赫有名,經常演奏當地流行的「江南絲竹」音樂。湯良德一家六兄妹,自幼就浸淫在音樂環境裏面。湯良德的大哥湯良洲、三妹湯秀娣、四弟湯良興、五弟湯良甫、六弟湯良忠,日後均投身民族音樂事業。湯家班一門六傑,在中國音樂界可說是絕無僅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要大力發展民族音樂,全國各地都有新成立的民族樂團,而主要從事電影配樂工作的北京新影樂團就是其中一隊。一九五六年,湯良德考進新影樂團,自此從上海轉到北京工作。當時湯良德在樂團主要是為紀錄片作配樂。這些描寫各地風光景色的紀錄片,所配的音樂都需要有不同的地方風格。其中有一套大型紀錄片《林縣新貌》,內容講述河南林縣農民於太行山開山引水、改造農村的巨大工程。湯良德把這個配樂加以改編整理,成為一首二胡獨奏曲《大戰太行山》,後來更在深入軍隊體驗生活之後,創作了經典二胡作品《騎著馬兒守邊疆》。在北京工作期間,湯良德也創作了二胡曲《耍山調》、《洞的燈火》、《瘦西湖畔》,改編了《月兒高》、《山丹丹花開》、《蒼山歌聲永不落》、《流水歡暢》、《駿馬奪標》等樂曲,並與二胡教育家張韶合著《二胡演奏法》,發行三十萬冊,於海內外廣為流傳。

  一九七七年九月,三十九歲的湯良德舉家移居香港,翌年加入音樂事務統籌處任中國器樂導師,後來更成為中樂部門的高級音樂主任兼香港青年中樂團首席指揮。湯良德在北京從事專業演奏工作二十一年多後,展開了人生另一個階段。往後的日子,湯良德為香港中國音樂的未來默默耕耘,為香港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中樂演奏人才,對香港的中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一九九八年退休後,湯良德雖然身體狀況欠佳,仍然堅持演奏與教學,並先後創立香港中樂演奏家小組與紫荊中樂集,組織了多場音樂會與講座。二零零六年舉行了「藝術與人生‧大師與精英」從藝六十年音樂會,零七及零八年更分別於天津與香港執棒指揮樂團,對音樂藝術的追求和熱情一點都沒有減退。

  熱愛生命、熱愛音樂的湯良德,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以七十二歲之齡撒手人寰。他一生淡泊名利、德藝雙馨、樂教流芳,其高尚的品德與情操,實在值得我輩學習,更為音樂工作者之典範!


亚洲周刊 2012-11-18 原文: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6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