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下南洋追溯被遗忘的历史》——江迅(转贴)

向下

《下南洋追溯被遗忘的历史》——江迅(转贴) Empty 《下南洋追溯被遗忘的历史》——江迅(转贴)

發表  YC59 20.10.13 13:15

《下南洋追溯被遗忘的历史》 —— 江迅   (转贴)
 
2013年10月27日 《亚洲周刊》第27卷 42期
英文版上下两集纪录片《下南洋》,将由美国历史频道亚洲区首播。南洋是面镜子,映照被遗忘的中华文化历史,也阅历中华民族百年、千年的双重命运。

 
十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说,「马来西亚是海外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之一。几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人漂洋过海,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艰苦创业,繁衍发展,为马来西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种族和睦做出重要贡献」,「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是中马友谊和合作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为中马关系发展牵线搭桥。没有华侨华人的努力,就没有中马关系今天的大好局面」。习近平的话语仍缭绕耳畔之际,十月下旬,一部讲述南洋华人历史的纪录片《下南洋》(South of the Ocean:A New World)英文版上下两集,由美国历史频道亚洲区(History Channel)播出。十月二十日播上集,二十七日播下集,上下集都各为两小时,播出时间都是新加坡时间晚上二十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香港、韩国等地观众都有望收看。

这部高清电视纪录片,是马来西亚常青集团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香港东方之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导演工作室联合承制。在十集人文历史纪录片《下南洋》基础上,缩减改编而成的英文版本。

中国拍摄的电视纪录片,经外国合作方再创作,率先由外国电视频道播出,这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重大突破。《下南洋》这次和美国历史频道合作,是联合总导演之一周兵的又一次创新。多年来,中国纪录片一直寻觅「走出去」之路,但真正有所突破的尚不多见。

在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合作的道路上,周兵导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直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行。二零零五年纪录片《故宫》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改编而成的《解密紫禁城》,在一百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二零一零年与香港良友文化基金会及法国卢浮宫联合制作完成《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二零一一年由《外滩》改编的国际版《外滩——上海探密》,周兵导演团队与国家地理频道实现联合制作;二零一二年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和香港何鸿毅家族基金联合制作的《皇帝的秘密花园》,在英国Sky-TV播出;正在制作的《雪豹》,与曾获得艾美奖的美国剧本编剧合作,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欧洲Arte和德国NDR电视台播出。而已经完成的《下南洋》,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比利时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影视人才,展开长达两年的联合制作,它这次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播出,是推进国际合作的第一步。

高清电视纪录片《下南洋》英语版,上集追溯远至千年前的华人下南洋发端,以及距今四百年来,华人在南洋遭受的周期性苦难;下集主要聚焦二十世纪初以来,南洋华人在南洋开拓生活、支持中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革命、在二战期间积极投身抗日的历史,同时也关注今天他们作为马来西亚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境遇。

《下南洋》中文版十集,每集四十五分钟。创作总监:麦天枢;联合总导演:周兵、祝捷;制作人:周澜;摄影指导:王昱;特约摄影:Luc Drion。此片拍摄历时三年,十一月将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率先播出。中立而富有洞见的思想性、具备学术支持的知识性、符合影像表达规律的艺术性,是创作组创作这部片子的三大理念,三者相辅相成。皮之不存,毛其焉覆。未生骨肉,何出皮毛。因此,思想为骨,叙事为肉,相为皮毛。三者相生,皮毛又是观众最终最直接见到的结果。任何对内容的选取与架构,都遵循这三个前提。

北京知名文化人麦天枢是这部《下南洋》的学术顾问之一。身为《下南洋》创作总监,他在节目立项之初,就为全片确立了「站在中立的文化立场,客观陈述、客观反思」的基调,为《下南洋》选定着眼角度,力主将原定八集的构想,调整为现在的十集架构。在他主导下,创作人员以分集主题逻辑推进的方式,搭建了全片十集的最终内容布局。在纪录片这一项目前期调研阶段,麦天枢随摄制组赴东南亚多国实地考察,不时修正创作细节,使《下南洋》最大限度地避免偏颇的主观表达,以贴近客观立场。

麦天枢认为,下南洋是中华文化另类命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但现实是尚未将它视为重要题目的历史显学,原因是它还在全球竞争中摸索自己的路,或者说还在痛苦地苟延残喘,「当一个国家还没有在制度上强大的时候,在全球软实力建构中还没有一席之地的时候,它对自己的历史清理是微不足道的,它的历史叙述主体还在西方。自己主体的历史叙述都不是以自己为主要叙述者,那么对自己枝节的历史,一个另类的历史,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建树。但是,『下南洋』对于中国文化又是唯一的一份本土之外的中华文化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对中国文化的自我理解,以及中国人自我的认识,在今天来说,价值越来越凸显」。

在接受采访时,麦天枢剖析了他对「下南洋」这三个字包含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他说:「从公共传播的角度看是直接而朴素的,但它也包含了文化困惑和现实的国际文化冲突。南洋,是一个中华本位的方位名称,就如同地中海之东叫近东,是以欧洲文化为中心划分的世界方位。在欧洲文化到来之前,这个『南』,是以中华的黄河、长江为划分地带的。今天追求民族平等,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就不会同意,南洋是你中国的南洋,对他们而言不是南洋,将来改这个名称是必然的。」

下南洋有两层意思

他继续说:「我们这部片子用了『南洋』,关键是如何消化。这是历史的客观进程,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几个地方形成中心和辐射范围。历史上南洋就是南洋,当然从现在国际东亚政治的角度看,南洋是一个有文化歧视意味的名称。『下南洋』有两层意思,是从中国的方位而言『北高南低』,从文化的高处到文化未开化的地方是『下』,这就好比公主下嫁,它包含了天朝文化的价值观,这价值观是伦理文化的核心,这些东西就包含在这三个字里,包含在几千年的文化里。理解这个题目,要有一个好的文化背景,不论是从传承的角度、文化甄别的角度,还是从情感满足的角度,都需要宏观理论作支撑,而后才能做判断。」

麦天枢说:「巨大的南洋是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大陆中华文化的心灵特质,南洋的华人是中华大陆流浪的使者,或者说是中华的精神使者。他们在另一个地方阅历了整个中华百年和千年来的双重命运。南洋是一个全球利益争夺最激烈的角斗场。全球化以来,最激烈最复杂的角斗场中,原生人口,外来人口中的东方和西方人口,文化矛盾的利益交锋和纠葛,它在生与死、得与失、成与败中,看到全球文化的一种力量。站在这个角度看,才有我们的『下南洋』。《下南洋》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所产生的文化影响是超越镜头本身所关注的对象,让更多的大陆十几亿人透过南洋这面镜子,照见自己。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是时间维度,文化是空间维度,双方交融。我们追求的是在历史和现实中浑然天成的那种感觉。」

《下南洋》由马来西亚常青集团投资二千多万元人民币(约合三百二十二万美元)拍摄,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张晓卿爵士是主要投资人。张晓卿被称为「华人典范」,享誉华人圈,是东南亚和香港的工商界翘楚。他身为马来西亚常青集团执行主席、世界华文媒体执行主席、世界中文报业协会首席会长、世界张氏总会创会会长。作为一位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海外华人,他对故土有一份深沉的挚爱。早在十多年前,张晓卿就想拍摄一部讲述「下南洋」的历史大片。他认为,《下南洋》凝聚的是几代南洋华人的命运与情怀,也是世界各地华人对中国历史与未来的思考,要把这些传给年轻的华人,伴随他们走向未来。他说:「『下南洋』,在我们手中是个珍宝,但它很沉重。用心握紧它,会让我们脚步更扎实,灵魂更有力量。」

联合总导演之一周兵接受采访时说,在华南之洋的一些国度,华人血脉在此延续不断。在追问历史的行程中,南洋让人们反观自我。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走到今天,对自我的认识没有完成,南洋恰恰是一个重要通道。南洋重要,是因为它在文化和人口的母体之外,有中国人带着他的观念和意识,参与了全球近代以来的竞争。竞争中,他们带着这样情感的命运,即这个文化在世界面前的命运。革命是破碎文化链条的最快之刀,在南洋这面镜子里,人们可以照见比中国大陆更清晰的文化命运。

周兵还说,在南洋,散落在太平洋与印度洋间有大大小小两万多个岛屿。人类在海水的浸泡中能建立自己的家园吗?这里,马来西亚吉胆岛的华人用这一根根矗立在海滩之上柱子回答着这个疑问。即便是这里最年长的村民,也无法知道有多少根这样的柱子,支撑起多少间房屋,每天两次潮起潮落,它们都会湮没在海水中。远远从海上望去,吉胆岛彷佛一艘永久地停在海面上的大船;一座座柱子之上的房屋彷佛就是筑在阔大甲板上的船舱。一批又一批的华人竟然用这样的方式在这个看似人类无法生存土地建立起一个华人村落,至今长达一百五十年。

周兵继续说,在清明,吉隆坡、邦加、槟城、马六甲、泗水这些华人聚集之地,在这些山岗之上又一次升起青烟。那些日常散落各地的家人亲友纷纷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先埋葬之处,几乎所有的华人先祖的墓碑上都可以看到这里的信息。这些文字显示他从哪个地区、哪个村庄到南洋。无论你现在说着什么样的语言,受到什么样的文化洗礼,甚至已远到欧美生活,这些先祖的墓碑有一种牵引的力量,提示着每一个站在它面前的家族后人:你从哪里来?南洋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南洋的当下,也是一面镜子。

南洋华人不是他者

南洋是对于全球华人中国文化人文精神共同的看守,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宝库。另一位联合总导演祝捷认为,南洋是一面镜子。南洋华人并不是他者,而是镜中的自己。他说,看「南洋」,为了反观我们自己。南洋是一块色板,它覆满了多元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描绘下的颜色。南洋是一首史诗,它的主人公是那些普通而伟大的父老乡亲。

祝捷还说,《下南洋》讲述的不仅是几百年来一些中国人去国远乡、于异地建造家园的故事,更是通过他们,反观占有主体多数的中国人在更长历史时间里,变化与不变的生活、传承、困惑和命运,然后思考是什么写作了历史、是什么流传到今日、又有什么可以进入中华的未来。他说:「我们的纪录片找到了叙述的动力,以文化的立场,重建『南洋』的重要性。我们的纪录片找到了情感的基调,站在人性的角度,讲述『南洋』故事。」

美国历史频道播出版《下南洋》执行导演Chris Humphrey在纪录片播出前夕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了解到这部片子。当北京新影世纪有限公司在二零一二年日本东京的影展上向我们推介他们制作的十集纪录片《下南洋》时,我们就充满兴趣。《下南洋》有非常美的镜头,从中国人自己的视角来深入理解中国人下南洋这一历史事件。」

他们曾与新加坡电影团队合作在中国制片,《下南洋》是他们第一次与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合作。Chris Humphrey说:「中国制作团队非常杰出,充满好奇心,他们是天生的电影工作者。他们非常注重细节,我们常常被美丽的影像所震撼。这次与他们合作,感到非常惊喜,他们了解国际频道的需求,并知道我们与一个小时电视节目的区别。与他们合作充满了乐趣。」
YC59
YC59

文章數 : 2148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