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2 posters

向下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Empty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發表  wmy 19.11.20 15:25












2020-11-19


  這些年一直有個心願,想把自 1984 年以來自己的旅遊生涯做個交代。事源於 2011 年我們巴中六0年屆出了一本紀念刊——紀念高中畢業50週年,其中有一項是每位同學須做「自我介紹」,我在介紹自己時有幾句是這麼寫的:「……嗜好多而雜,熱衷旅遊,曾遊歷近 50 個國家,150 個城市……」紀念刊出爐以後有同學問我:「你真的去了那麼多的國家嗎?」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我每次出遊都有記錄,等我有空時我會列給你看。」遺憾的是當時忙裡忙外,不久問我的那位同學也已經仙遊了。一想到這件事,總覺得好像欠了人家什麼似的,我一直想證明我本人並沒有誇口報假數。

  這些年來,同學、校友病的病,走的走,和較熟的知己道出心裡的悲哀,說起,人生無常,有些事要早做,趁現在還頭腦清醒,有氣有力,還是趁早把心願達成,因此產生了想寫一篇《我的旅遊生涯》。

  於是翻出旅遊筆記以及大量的旅遊圖片,一著手馬上遇到兩大難題:

  一,從 1984 年至 2019 年(2020 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無法出門旅遊)三十五年來,前一段是利用職業上某種優勢——寒暑假、聖誕節復活節假期、中國新年假期,幾乎每年都旅遊,有時一年出門幾趟。退休後時間上更加自由了,說走就走,毫無牽掛。多年來遊歷了不少國家地區,開眼界、長知識,體會 “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 固中的道理。現在回想起來,為自己的經歷而感自豪。所拍攝的圖片無數。早前只是用相機拍照,旅遊回來必須去照相館把相片洗出來,現在要報道還得一張張去掃描,工程太大了。

  二,早前跟自己一同旅遊的親人有的已經作古,每每看到舊照,心裡不是滋味,萬分悲痛,回憶往事,老淚縱橫,不能自己,寫不下去,完不成“心願”,這是改變初衷最主要的因素。

  多年前拖到現在,一直在裹足不前,然而有的旅遊還真的值得記錄下來作為回憶,與此同時也可讓友人分享其中的樂趣。這就是我寫這篇拙作的念想。

  1989年是個什麼概念?歐洲還沒有建立歐盟;我們的巴中網站還沒有成立,拍照還是用舊式相機,用膠卷那種。 旅遊回來,還得將膠卷拿到照相館把相片沖洗出來,那個年代也不懂得要求相館把照片弄大一點……搞得我如今掃描舊照造成重重困難,加上自己對舊照掃描毫無經驗,無法將舊照變得明亮清晰,有些圖片還得請高人協助……

  除了圖片,當時也沒有通過網絡溫習功課——查看所旅遊的國家的起碼資料,其景點特色、歷史、地標等等。

  第一次出遠門(出遠門的概念:飛機的機程在十個小時以上)毫無經驗,從圖片中一些時間穿裙子可見一斑(旅遊期間穿長褲還是比較方便);不懂得先做功課:譬如在網絡上尋求資料、參考圖片等等;所拍攝的圖片景點重點不夠突出,攝影效果欠理想(凡是有我的身影的照片都是求別人幫忙)。

  1989 年趁暑假,我和同事蔡老師同遊西歐十國,時間是:1989-08-05 至 08-20 共16天,參與的旅遊團是《博覽旅遊》(沒有多少年該旅行社倒閉)。選擇《博覽旅遊》是因為有贈送巴黎《紅磨坊》的表演門票。

  請大家先看地圖(以顏色劃分東西南北並不一致),再看:旅遊的路線:


  英國倫敦(只是過夜)→ 荷蘭: 阿姆斯特、海牙 → 西德科隆、法蘭克福、海德堡→ 瑞士琉森:鐵力士雪山、垂死獅子像 → 列子登斯坦 → 奧地利維也納 → 意大利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 → 梵蒂岡 → 摩納哥 → 法國巴黎 → 英國倫敦

  1989年8月5日 我和蔡老師乘晚機由香港直飛倫敦,第一次乘長途飛機(好像十幾個鐘頭),行程整整 16 天,當時一點兒都不感到疲累,我想都是拜年輕所賜。

  出發前約十天旅遊團召集團友開茶會:說明必須攜帶的旅遊用品以及西歐各國的天氣,最麻煩的事還需要去銀行兌換外幣:倫敦→ 英鎊、荷蘭 → 荷蘭盾、西德 → 馬克、瑞士 → 瑞士法郎、奧地利 → 先令、意大利 → 里拉、法國 → 法郎……看來很麻煩,可當年並不感覺煩人,或許是年輕天不怕地不怕使然。當然作為美金是不能不兌換的國際貨幣以備不時之需。

  茶會時旅行社還一直強調到倫敦過關時對海關聲明到英國純粹是旅遊,並告知當晚住宿的酒店(旅館)名稱和地址,如果團友不諳英語,可以說粵語,海關會找來翻譯。那時還懵懵懂懂,沒有意識到為何要那麼做。

  我們是乘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中文簡稱英航),晚機由香港出發,經過十幾個鐘頭才到達倫敦機場。又是因為“年輕力壯”,對長途機程絲毫沒有感到疲累,記得我們座機的旁邊有兩個在繈褓中的 babies,常常啼哭,擾人休息,我們作為鄰座,叫不得罵不得,非常無奈。


  在倫敦機場過關時猛然想起剛發生不久的89.6.4的事件,英國海關唯恐有非法移民湧入,臆想海關會嚴格把關。當時感覺到海關對黃皮膚的旅客有點“如臨大敵”的氛圍,這是我事先意料不到的境況。

  當時過關情形讓我無法忘懷的一幕至今仍記憶猶新,我沒有表現絲毫的膽怯,和海關檢察官員的對話如下:

  檢察官員:“Can you speak English?”

  我:“A little.”

   “Good. Have you any relatives or friends in London?”

   “No.”(那時還不認識梁維耀教授,不然會衝口而出也說不定!我不敢保證。)

   “What's the purpose of coming to London?”

   “Just for sightseeing.  It's my first time to London,  I'm excited.”

   “Would you tell me where will you stay?”

   “Here it is, ”(我立即遞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酒店名稱和地址)

   “Have a nice trip!” 檢察官邊說邊在我的護照上蓋印。

   “Thank you so much.”

  我順利過了關,我的同事蔡老師也遇到類似的問話,她也輕易過了關。 我瞥了一下其他的團友,有個別的團友過關時間稍微久一些,因為在當時團友間互不認識,也沒有多問。

  上了旅遊大巴,帶團的香港領隊才向我們透露:由於89.6.4 事件,英國海關擔心有大量的非法移民,我們旅行社事前沒有向大家透露,主要是避免大家的恐慌。好在大家都過了關,我這顆心也放下來了。

  我們的倫敦只是過夜,第二天就赴第一個景點:


  由倫敦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乘內陸機,約一個多小時。

  讓我感到很新奇的是歐洲國與國之間有時就隔一條街,即是說馬路這一頭還是本國,過了馬路就是另一個國家,出境入境很是簡單,蓋個印就到了另外一個國家,根本沒有邊防哨兵。

  印尼曾經是荷蘭的殖民地,有些年紀較大的居於印尼的華族和土族會講荷蘭話。阿姆斯特丹(荷蘭語:Amsterdam)是荷蘭首都及最大的城市。其特點是:

  第一,有多條運河,其水利上的成就致使其聞名世界。我們行走在大街上,就不難看到運河處處,有人撐艇的畫面。

  第二,男女老少以自行車代步隨處可見,其駕駛技術的醇熟足見騎自行車的普及性。

  第三,荷蘭境內有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屬於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缺乏水力、動力資源,風車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第四,導遊帶我們去逛紅燈區,只見玻璃櫥窗內有裸體真女人,她們大大方方地擺著各種姿勢任君挑選,看得我大開眼界之餘,還瞠目结舌呢!驚歎:未免太大膽了吧!

  海牙(The Hague / Den Haag)擁有「海邊皇城」之稱,是荷蘭的政治中樞跟第三大城(前兩個是阿姆斯特丹與鹿特丹)。我們只是遊覽了馬德羅丹小人國。

  資料:馬德羅丹(Madurodam)得名自二戰時抵抗納粹政權的荷蘭反抗軍中的一位法律系學生,後來死於慕尼黑惡名昭彰的達郝集中營,他的雙親為了紀念他,就於1952年時捐助建立的這個小人國。

  小人國園區不大,但有玲瑯滿目的荷蘭地標,包含史基浦機場、國立博物館、水壩廣場等等,蠻有趣的,大小比例都是1:25,慢慢逛的話大約2小時。





  當年的德國還沒有統一,分為東、西德(兩德的統一好像是在1990年10月)。我們先旅遊西德的科隆(又譯古龍),它是是德國第四大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當年還沒有認識巴中校友如59年屆鄭仁美(kkthe,已逝)、58年屆鄭秀珍學姐以及66年屆丘詳銓醫生。

  西方有很多教堂,我們的旅程當然少不了參觀教堂,尤其是比較有名的教堂。到了科隆,想起在印尼就出了名的古龍香水cologne。我們參觀了科隆大教堂。教堂内天花板很高,壁畫和玻璃窗的圖案美不勝收,有的是關於聖經都故事,其建築技術的高超讓我歎為觀止,目不轉睛地環視教堂的四周,也有少數教徒在做禱告,一片祥和的景象,遊客們很自覺地保持肅靜,肅穆的氣氛在感染著參觀的團友。



  德國豬手(豬蹄)是德國名菜,來到德國肯定有一餐品嘗德國豬手。每人分得的分量很大,我總說:Smaller for me, please! 因為明知自己的胃口小,吃不下大塊的豬手,看到侍應生不懂我意,只好和其他團友交換,男團友當然歡迎都來不及。

  伴隨豬手的德國啤酒不容錯過。我要了黑啤酒,味道真的不同凡響,很過癮,給了我一大杯,我喝完一點兒醉意都沒有。這一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坐落於內卡河畔的海德堡(德語:Heidelberg)曾經是科學和藝術的中心,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傳統和現代混合體,景色秀麗的旅遊勝地。



  湖光山色的瑞士早已聞名世界,如今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層巒聳翠、青山綠水的美景,似有置身於世外桃源之境地,感到不虛此行。

  琉森(Lucerne)是香港旅遊團必遊的景點,琉森位於琉森湖畔,因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情懷成為重要的旅遊城市。曾經說過我遊覽的那座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是原裝的,詳看謝漢利兄的貼文https://bazhong5069.666forum.com/t10264-topic。遺憾那時並不認識居於瑞士的謝漢利兄和張幼玲學妹,起碼到達瑞士時可以通電話寒暄幾句。


瑞士自然奇景——萊茵河瀑布

  鐵力士峰(Titlis),最高海拔3238米,是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風景區,我們由山腳開始乘搭吊車登上鐵力士峰(中途換了兩次纜車)。沿途的氣溫慢慢降低,四周圍的白雪皚皚景象很雄偉。

八月份的鐵力士雪山不是太冷

回到山下,綠油油的草地和皚皚白雪的山峰迥然不同。

於琉森市中心

  我們那一團的遊船河是安排在晚飯後。

夜遊琉森河

和遊船上的表演者合影

  在遊船上看到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樂器,像煙斗,很長,看圖:

圖片摘自網絡

  該樂器叫山笛,早些年是阿爾卑斯牧民用作呼喚牛群,牛群聽到號角聲響會慢步前往聲音來源。

垂死獅子像

  到了瑞士我們有購物活動,有團友購買瑞士名錶 Rolex,他們說到在瑞士買比香港便宜且貨真價實。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列子登斯坦(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 ,她是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的小國,160平方公里。人稱“郵票國”,請看:

  資料:列支敦士登每年發行約20款郵票,顯然,在互聯網當道的年代,出口驟降是無可避免的結果,不過,這兒出產的郵票之所以享負盛名,全因他們重質不重量,堅持以畫家人手繪製,再將圖案雕刻在金屬印版上再大量印製,製作過程繁複費時,但每枚郵票猶如藝術品一樣,精緻漂亮極了。如欲了解郵票的製作過程及歷史,博物館亦珍藏了不同年份的郵戳、郵票的雕刻模具、早期的郵票販賣機、郵車、甚至連當年郵差的制服、Messenger Bag都一覽無遺,讓一眾集郵愛好者絕不會失望!

  列支敦士登雖然算是一個國家,但地方小,我們徒步遊走,一下子就逛完了,半天都不到。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一提到維也納,當然會聯想到古典音樂之都,尤其是圓舞曲之王、享譽世界的約翰.斯特勞斯(Johann Strauss)。很可惜,當時相機出了故障,如此值得紀念的鏡頭就白白地錯過了。

圖片摘自網絡

  記憶中旅遊團有安排去聽了一場音樂會,但是規模比較小,曲目也不是那些每年都轟動世界的大型音樂會。

  黃金屋頂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地標。

  資料:黃金屋頂是舊城區心臟的中心廣場的3層陽台,由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構建,作為皇家包廂,他可以坐在陽台,觀賞下面廣場的比賽。黃金屋頂竣工於16世紀初,以慶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第二次婚姻(與米蘭的比安卡·瑪麗亞·斯福爾扎)。他不想疏遠通過第一次婚姻(與勃艮第的瑪麗亞)獲得的盟國,將他與兩個妻子的形象都畫在陽台上。當時相機出了故障,如此值得紀念的鏡頭就白白地錯過了。

圖片摘自網絡

於市內街頭


  顯而易見,旅遊團把意大利作為此次十六日遊的重點。

  意大利的文化藝術、建築以及飲食聞名世界,譬如港人熟悉的意大利名曲、建築、名酒、意大利麵條(spaghetti)、意大利薄餅(Pizza) 、名牌服裝以及手袋更足於佔據世界之首。

  威尼斯是旅遊勝地,有知名的聖馬可廣場、運河。廣場上聚集一大群鴿子,遊客們和鴿子群爭相拍照留念。那時沒有爆發禽流感,我也湊熱鬧留下“倩影”。


  威尼斯有吹玻璃工廠,我們看到製成後的各式各樣的成品。款式和顏色都令人有購買的衝動,但考慮攜帶不便,唯有強忍著不買。

  到了威尼斯,肯定要乘坐貢多拉(Gondola),看圖:

圖片來自網絡

  坐上貢多拉,我們環視兩旁的建築物,很是愜意。那時不用遊客開口,船夫會主動高歌引吭,唱出意大利幾首名歌,可是到了2015年重遊威尼斯,你要聽船夫唱歌就得給錢,他們不會白唱,“向錢看”的變化讓你始料不及。

  晚上我們的團友住在度假屋裡。


  到了羅馬,我們的團友被告知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私人財物,特別是錢包,因為有很多小偷,小偷裡面還有不少的兒童,他們的的偷術很嫻熟,在你沒有防範的情況下輕易偷走你的財物,導遊還說如果某團友被偷走護照,那麼全團的人因一位團友為補辦護照而延擱行程。我聽到後突然對意大利的形象大打折扣,心中涼了半截,旅遊途中還要提防小偷!心情能夠放鬆嗎?

  來到聞名景點鬥獸場(古時主要是角鬥士的圓形競技表演場所),親眼目睹這個著名的景點原來是一個廢墟,破磚爛瓦,破破爛爛的景象,絕不是如照片那樣美觀奪目(尤其是夜景),真讓我大失所望、跌破眼鏡。

圖片來自網絡



  在意大利,我們經常看到著名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家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貢獻良多。



  千泉宮是另一個著名景點,園內有許多形形色色的泉水,我很喜歡。

卵形噴泉中央的圓形主噴泉



  有沒有看過西片《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羅馬之戀》)當中有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也稱許願泉。據說人們背對著許願池丟投擲硬幣,許願能夠實現。
  到達時發現景點正在裝修,只好在景點前留影以示 “到此一遊”。


  聽聽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原唱者Frank Sinatra,曾獲1955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比薩斜塔聞名世界,它的特色是其建築物以重的傾斜而建立。我一口氣爬到了最頂層。


地中海

  佛羅倫斯,按標準義大利語發音美化翻譯成翡冷翠,是意大利中部塔斯卡尼大區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

圖片來自網絡



  小小的只有44公頃的梵蒂岡(Vaticinia)也算一個國家,就在意大利境內,是天主教會最高的權利機構。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必去的朝聖地,遊客必須在外面排隊進入建築物。裡面並不大,遊覽的時間遠還沒有在外排隊的時間長呢!



  處於法國南部的摩納哥佔地面積約202公頃,蒙地卡羅賭場及觀光是該國的經濟的主要收入。荷里活明星Grace Kelly 嫁給摩納哥國王一時成為海內外眾人茶餘飯後的佳話。可惜這位王妃紅顏薄命,不幸於1982年因車禍過世,享年53歲。

  摩納哥給我的印象是風景美,還很富裕。不知為什麼,翻查旅遊舊照竟然找不到在該國拍攝的圖片。

圖片來自網絡


  有“花都”、“浪漫之城”的巴黎是人們早已嚮往的都市。

乘高速火車 TGV

法國康城

  象征地標的巴黎鐵塔適逢建塔100週年,因此鐵塔燈火輝煌,特別奪目美觀。


巴黎鐵塔內

  前面提到過:參加《博覽旅》是因為有贈送「紅磨坊」(Moulin rouge)的門票。紅磨坊是設在巴黎紅燈區酒吧的麗歌舞秀。大家不要誤會它一點都不色情,幾十個高度相近的女郎非常靚麗,她們穿著性感的服裝(絕對不是泰國那種)表演舞蹈,在舞台的燈光陪襯下顯得耀眼奪目,吸引眼球。

塞納河

  其他景點有氣勢磅礴的凱旋門:

  資料:凱旋門為歐洲大城市的設計典範。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門高36.6米,寬14.6米。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

凱旋門算是巴黎的地標之一

  羅浮宮博物館(法語:Musée du Louvre)內展出的展品數量達3.5萬件,其中有世界聞名的畫作《蒙娜麗莎》(雖然有玻璃罩住,不知道是不是真品)。

  受到時間的限制,團友們只能走馬觀花走一圈,加上參觀的人數目眾多,不可能一一品位每一件具有昂貴價值的展品。

羅浮宮

  我們由巴黎機場飛往倫敦,機程約一個多小時。


  來到最後一個國家英國,我們只有倫敦一個景點。

  作為英國的首都倫敦也是旅遊勝地,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景點有:白金漢宮(欣賞衛兵交接)、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蠟像館等。

白金漢宮前

白金漢宮的衛兵

  倫敦塔橋是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一座高塔式鐵橋,登入塔橋可以俯瞰整個泰晤士河美景,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以它作為背景照個相,留個紀念罷了。


  《大英博物館》是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3年。館內擁有藏品800多萬件。有人說去到倫敦,不參觀《大英博物館》等於白去。

  內容極為豐富的《大英博物館》在短時間內怎能細細觀賞呢?還不是走馬觀花,稀里糊塗逛一遍了事。

攝於大英博物館前。

  資料:聖保羅座堂,是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坐落於倫敦市,巴洛克建築的代表,以其壯觀的圓頂而聞名。


  為名人與歷史人物製作真人大小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每尊蠟像栩栩如生,讓人歎為觀止。

蠟像館1

蠟像館2


  一,此篇拙作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前後共花了一個多月,原因:自己對其可讀性產生懷疑,很忐忑不安,信心不足;時隔多年,圖片及其背景需時收集。

  二,本拙作是根據我的旅遊記事以及圖片上寥寥數語的說明加以推斷,唯恐失真一直在求證,做不到像現在懂得上網搜尋資料又有我們的巴中網站,可以在旅遊歸來後趁熱打鐵,既新鮮又記憶猶新做出的報道。

  三,年代久遠,憑記憶寫出的報道難免有所遺漏或者欠缺、不足。以上還請諸位給予多多包含與諒解,更希望居於西歐的朋友們予以指正為要。

  四,對耐心讀完我的這篇拙作的眾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也萬盼期待大家的補充或指正。






wmy 在 01.12.20 10:43 作了第 1 次修改

wmy

文章數 : 650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Empty 回復: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發表  wmy 20.11.20 18:06



各 方 回 應

  溫曼瑛:萬萬沒有想到我上面那篇拙作竟然得到許多人的回應,回應者有親友、同學、校友等等。他/她們熱情洋溢地對我做出這樣、那樣的鼓勵,溢美之詞讓我深受感動,也有提出不盡相同的看法……

  大家對我的厚愛我在此由衷地感激。有的回應由於來不及征求意見,唯有以代號表示。請看以下:


  (60年屆五班)黃燁漩:我一口氣讀完了你的西歐10國16日的遊記,有這宏大的心願佩服你,有這雄心祝福你,你己邁开了第一步往后我很希望再看到下一篇,再下一篇…

  友人甲:好遊記, 讀完之後,像是置身其中在遊歷。

  友人乙:看了如同我再次去遊歷了一翻, 可惜瑞士雪山, 去了三次不是下雨就是濛瓏一片, 始終看不清。

  親友:曼瑛,我一口氣看完了你16日西歐遊記!非常棒!
  我的讀後感是:你的文筆流暢、 很多的形容詞、成語讓我收穫不少,增進我的語文水平!
  你很細心穿插了不少圖片及資料,讓我也回憶起我的西歐之旅(我沒有去摩納哥)。
  看了你的照片,看到年輕的你,而且是位時尚的女性,很好看!
  我收獲不少,謝謝你!非常欣賞!

  (60年屆五班)李琴芳:曼瑛,真佩服妳有這樣好的記性和耐心,化了不少時間和精神,把妳旅遊的樂趣、心得介紹給我們欣賞,謝謝!

  外國校友:哈哈哈,是你百分之二百走馬看花十個“西欧省”的经历和印象。
  没什么可指正,以最短时间周游列國不诉苦,壮哉!

  外國友人:真是佩服妳!妳竟然可以流暢的敍述完美的旅程,還附上照片,主題曲!
  ……
  2004年以來就幾乎年年外出旅遊,妳的歐洲行程和我差不多,前幾年特別去了Alps山區,外國團,導遊是老外,真的不同的享受!不同的風景!回味無窮!

  (60年屆二班)饒宜康:寫的很好。再接再厲!

  某校友: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最后还是读万卷书才能更高更深地思维学问。

  (瑞士 66年屆)張幼玲 :谢谢你!我看完了,很不错!这些地方都熟悉,没发现错误,等我再慢点读如有错误再告知。我是79年到瑞士结婚定居的,你来时我已在瑞士十个年头,可惜我们在茂物同条街只隔几家因为差几级而不熟悉没联系。我去我生父母家时都要走过你家门口,你父母经常站在门口,我经常看见互相点头示意。





wmy

文章數 : 650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Empty 回復: (温曼瑛)憶1989年夏西歐十國十六日遊

發表  Chl 20.11.20 19:45




  谢汉利:曼瑛友“忆1989年夏西欧十国十六日游”的图文报道实在使人羡慕,这眼福和经历定终生使人难忘,她所做的精细记录使人敬佩。 我们好奇的等待病毒感染禁止外出过后她的旅游计划报道。

lotus_div.png




Chl
Chl

文章數 : 173
注冊日期 : 2013-06-25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