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年年寒食哭祖宗

3 posters

向下

年年寒食哭祖宗 Empty 年年寒食哭祖宗

發表  古月語 04.04.16 9:46


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年年寒食哭祖宗


埋卻無數帝皇夢


細雨蒼茫又橫風


漫漫野草掩荒塚
又是寒食時節
豪傑畢生縱叱咤
一杯黃土喧烏鴉
濛濛細雨墳頭草
年年寒食哭天涯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年年寒食哭祖宗 Empty 回復: 年年寒食哭祖宗

發表  wmy 04.04.16 11:13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

◆ 清明节与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中国人自己感恩节】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的来历还与寒食节的传说有关。

◆ 清明的来历与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下資料也是來自網絡)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之後,清明與冬至之間的間隔縮短,為了維持寒食節在前面節前一、兩日的風俗,民間將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一日之前。現代24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清明節就在寒食節次日。

由來[編輯]

一般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之推。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餓昏,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給他吃,重耳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動。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回憶起舊事,想封賞介之推,而介之推已經和母親到山西的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發現介之推母子抱着柳樹被燒死。重耳十分後悔,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以紀念介之推。[1]盧象有《寒食》詩,「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直到今天,山西省介休市當地居民仍然對此深有記憶,實際節日這三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但晚飯仍然有不生火做飯的習俗,一般晚飯會喝開水,而不是平時喝的各種麵湯。

考証[編輯]

但後人多所考証,寒食節禁火習俗的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割股的史實也存在爭議。現今學界認為應是季春時要換新火。

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在當時是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掃墓、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拔河)等。

演變[編輯]

寒食在中原已經不多見,但在浙江和福建仍保持「清明節食寒食」之傳統,如食潤餅卷。由於年代久遠,「寒食」節日傳統已融入「清明節」傳統內。例如浙江省龍游縣仍保持食用「寒食」之傳統,現稱之為「清明餜」:以糯米粉做皮,有「(如意)餃子」形狀,也有像月餅一樣壓模的。一般有白色和青色兩種,取「清明」同音:白色為糯米麵團原色,青色則是糯米麵團裏加了艾葉草。蒸熟後的「清明餜」清香糍糯的外皮加上裏麵包的各色餡料,可鹹可甜。

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目前已很難考證寒食節是在甚麼時候被清明節取代,只知道唐朝仍保留有寒食的習慣。現在華北部分地區仍有寒食節掃墓祭祖的風俗。韓國仍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wmy

文章數 : 652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年年寒食哭祖宗 Empty 回復: 年年寒食哭祖宗

發表  沈薇 04.04.16 22:01

 photo 20160327_122914_zpssl4jpzqx.jpg
上圖是深圳大鵬灣華僑永久墓園,面向中國南大海,海水的另一頭是加里曼丹島。幾百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人漂洋過,來到印尼、馬來西亚、菲律賓、新加坡等地,落地生根,艱苦創业,繁衍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社會和諧,種族和睦做出重要貢献。我的曾祖父沈愈安公就是從廣東潮州漂洋過海來到西加曼丹島的梹路埠,是當地開埠的前輩之一。我的父親沈美鎮出生在梹路,走完人生道路後,在這里長眠地下,在這里可以望到他的出生故鄉加里曼丹---每次來這里掃墓就會有旡限感触和傷感---我怀念我的出生地、我的第二故鄉---印度尼西亚!

沈薇

文章數 : 880
注冊日期 : 2012-11-17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