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2 posters

向下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Empty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發表  wmy 14.06.17 20:35


42年後的
師生重聚

溫 曼 瑛
2017-06-14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經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度過了16個寒暑的我溫曼瑛又一次由香港赴北京舊地重遊,時間是2017-6-3至13日,為期11天。

  不是剛從山東遊(2017-5-22至29日)青島回來嗎?

  依照過去的慣例,我通常在兩次旅遊之間設有一段「緩衝期」,一般是十天至半個月,讓疲憊不堪的身體得以調整,為下一段旅遊養精蓄銳;另外處理家中雜事、備齊旅遊中的衣物等等。這一次的「緩衝期」才四天,為何不顧疲勞、迫不及待、馬不停蹄地奔波?

  原來有以下甚為重要的因素,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三月下旬某一天,我隨意在 google (谷歌)打上溫曼瑛的名字,沒想到在第二頁有一個北京海淀中學以《老包特里》為名的網頁上《珍貴老照片》有我的名字,點擊:https://www.meipian.cn/5vn7rx?from=column

  我看了多遍,心情很激動,久久不能平息。時隔42年,那一批學生竟然還保留了黑白舊照,還記得我為他們編的英文短劇和其他英文節目,我自己根本沒有想起那些往事,而學生們卻念念不忘,很念舊。

  感動之餘我趕忙找留言或回應之處,但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為與他們取得聯繫,只好在《舉報》處留言,如下:

  (我是居于香港的温曼瑛,要找《老包特里》,但找来找去,没有地方留言,唯有利用这个唯一的途径,希望把我对40幾年前的学生们的情谊给找回来,谢谢。)

  老包特里(我不知道你的真名):

  我是1974年曾经在北京海淀中学任教的英语老师温曼瑛。

  今天我很偶然通过谷歌(google)看到这篇回忆图片,让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我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很高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是离开北京40多年来一份用钱买不到的珍品。

  我现在是一位古稀之年的长者,居于香港。为免联络方面有什么差错,还是先不要长篇大论,先认一认彼此是否相识,然后再进一步联络。

  《舉報》出去一段時間,石沉大海,沒有音訊。於是又聯絡居於北京的大姐溫淑英(巴中55年屆),要求協助,她也沒有辦法幫上忙。

  後來,我翻箱倒櫃找到多年前去北京時與舊同事相聚時他們留下地址電話,找到幾位,沒有打通,心有不甘,再打另一個,通了,是一位舊同事的丈夫接聽的電話,我說明來由,他讓我打另一個電話,原來我這位舊同事徐汝明老師在她女兒家裡,我立刻打過去,沒人接,過了一個多小時,再打,通了,她還記得我,我們都很興奮,她說因為沒有教過那一班,所以不認識,但她建議找另一位黃老師,向他打聽。我就分秒必爭立即打給黃國翰老師,他聽到我的聲音也很高興,根據我提供的在《老包特里》提到的那三個穿西裝的人名(高健民、郝建國、刑建軍)上進一步探聽。

  沒想到其中一位叫高健民的弟弟就是黃老師的學生,我很快得到高的電話,等到打過去時,這個學生以為是不法之徒的《騙案》(他事後向我解釋,差一點要放下電話)。聽到我的「自我介紹」以後才相信真的是過去40多年前教英文的溫老師打來的,他很意外,聊了一會,他說要把我介紹到他們的群組(那時已經是四月份最後一兩天的事)。之後我就通過群組和同學們聊天,但是沒有過早透露要去北京的心意。

  等到臨近的日子才通知群組的同學我去北京的日子,群組通過接龍的方式,同學們一個個登記報名參加聚會。我說:你們要把溫老師想像成一位又老又醜的老婦,這樣見到她的真人時不會大失所望,反差太大了。想不到機靈的包小萍同學馬上回應:老师您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您的学生也不是当年的娃娃脸了。

  我是6月3日到北京的,到達後先和親屬——大姐、姐夫和他們的女兒一家、來自印尼的嫂嫂田郁蘭(巴中60年屆)及妹妹溫英英(巴中63年屆)以及從連雲港趕到北京的兄長溫良賢(巴中52年屆)相聚吃飯。6月5日特地去首都師範大學去拜見事先約好的的校領導,拜見了鄭萼書記、宮輝力校長,見到學校辦公室副主任魏晶晶以及前校友會的尹剛、吳昕、劉暢等。

  6月7日星期三上午十點多,一位男性中年人來賓館找我,原來是我昔日的學生杜忠志,他是來接我去飯館的,我們閒聊了一會兒,就打的(計程車)去蜀鄉竹林東波廳(國家圖書館對面)。

  一到現場,已經有好多位同學在場,42年前還是小伙子、小姑娘的學生哥、學生妹,如今已經進入花甲的年輕長者,我仔細端詳他們的容貌,除了有幾個還能夠認出,絕大多數已經不認得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變樣了,我們師生相隔42年才見上一面,分外感慨。同學們一個個輪流和我拍照,又贈送(由當年的學習委員梁威做代表)鮮花,備好白酒、紅酒、還有人負責拍攝、錄像(張建榮等),又送來一本他們在2014年為紀念高中畢業40週年出版的一本書《如歌歲月》,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文章、懷舊照片等等。同學們很熱情,本來要去秦皇島的沈明同學為了參與聚會特地把時間更改。因病因事不能參與的同學就在群組裡向我致意。

  閒聊中我才獲知這一班海淀中學首屆高中班的同學共60位,他們是初中畢業時從八個班挑選出來的精英,校方把最強的師資也配給他們班,我不是他們的班主任,只是任教英語課,所以對數十位學生不夠了解,經他們提醒以及我在《谷歌》發現的網頁,原來在1974年我為他們搞了一個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英文節目,有話劇、合唱、朗誦等等,除了在本校演出以外,還在海淀俱樂部演出一場。提起話劇,我似乎還有印象,題目是《帶領外國朋友遊覽天安門廣場》,劇中的三套西裝是誰人借出來的,想不起來,我問學生,他們也說不出來,那幾幅黑白照片也不記得是誰拍的,如果不是網名是《老包特里》的郝建國同學製作的懷舊圖片網頁,恐怕此生我根本不會回憶起昔日學生曾有英文節目的演出。

  一張大圓桌擺下豐盛的午餐,看來是同學們事先刻意定下的菜餚。在用餐以前,我講了幾句話,從發現《老包特里》的網頁到尋找同學們的經過。邵志剛同學晚來,他特別拿出42年前的珍藏,其中有我批改的英文卷子,又拿出我當年刻印的教材,他的數十年的資料收集讓在座的各位感到很驚奇。

  要說明一下:1974年,文*化*大*革*命還沒有徹底結束,那時要恢復正常的教學活動不是很順利,學生停課多年,要「復課」還得克服重重的困難,當年的高中英文水平很低,恐怕連現在香港的小學三、四年級都不如,師生為復課不知要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還有,由於五十年代受到「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的影響,從上至下學俄文成了「時尚」,直到中蘇關係有變,原來學俄文的紛紛改行,大部分改教英語,現買現賣的情況很嚴重。我作為本科班畢業生,於是就顯得相當「吃香」,所以當有的同學提起有幾位教英語的老師發音不准的時候,我便加以解釋,讓他們了解當時的時局。另外,受到政治方面的約束,教材由官方制定,即是說內容要為政治服務,可想而知,教與學都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現在好了,中國要面向世界,英語成了重要的武器,學的人越來越多,出國的人一多,英文水平自然就要提高。

  張燕華同學說,她後來之所以當上英語導遊是受了我的影響;還有的人說很後悔當時沒有重視英文課;有的同學回憶起上英文課《The cock crows at midnight(半夜雞叫)》的故事……

  大家沉醉在年輕時讀書時代讓人格外陶醉的無憂無慮的歲月,進入中老年之後歲月的流逝又令人不勝唏噓。如今師生相會,非常難得,要珍惜身邊人,要把日子過得更好。

  聚會過後,群組裡可熱鬧了,相片、錄像不停地出現。《老包特里》郝建國同學又做了美篇《师恩难忘——42年后和温曼瑛老师再相聚2017.6.7》,點擊:
https://www.meipian.cn/lh6n6df?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張燕華同學在群組上留言:今天和久别重逢的温老师在蜀乡竹林的聚会非常成功。

  温老师的发言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她主要回顾了找到我们班同学的曲折过程,简要回顾了当年排练英文节目的花絮,老师的叙述深深感动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也引起大家青春的回忆。

  师生合影,举杯祝福,畅所欲言,格外尽兴。邵志刚同学带来的收藏将聚会活动推向高潮。他珍藏着温老师亲手刻制的复习及考试片子,还有他个人英文试卷及温老师的判分手迹。

  亲眼目睹当年珍贵文物,仿佛又回到高中班集体,温老师正用她甜美的声音为我们朗读课文《半夜鸡叫》。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喝不尽的美酒,千言万语化成大家最后的一致祝福:

  祝福敬爱的温老师身体健康,快乐平安!祝福高中班同学健康快乐,共同期待下一次师生再聚首。

  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聚会并关注聚会的所有同学。相信很快我们又将欢聚一堂

  定居香港的温曼瑛,当年高中班英文老师在香港谷歌发现2014年高中班聚会影像。那亲切熟悉的画面唤醒了温老师积淀四十余年的教学记忆。年近八十(溫注:我還沒那麼老呢)的温老师开始寻找我们的踪迹。

  几经辗转,几通越洋电话,终于和班里高建民同学联系上了。

  于是有了今天师生的阔别重逢。

  蓝天白云终有涯,师生之情无尽时。我将浓浓长相思,化作期盼与祝福。

  呂玉哄同學特地開車把我送回賓館,陪同的同學有鄭寶泉和杜忠志,一些同學在飯館前列隊歡送我。

  6月13日回到香港後,和同學們相聚的溫馨感人的畫面仍然在腦海裡湧現,久久不能平息。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師生再一次同歡共聚,希望大家珍重,祝福大家安康。









wmy 在 06.06.21 9:55 作了第 9 次修改

wmy

文章數 : 652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Empty 回復: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發表  rb1606 15.06.17 8:33

  温老师桃李满天下,能与失联多年的学生再相聚一定很开心!这都多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祝贺你,为你高兴!



rb1606
rb1606

文章數 : 4198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Empty 回復: 42年後的師生重聚/回應

發表  wmy 15.06.17 11:12

謝謝 rainbow 。


  溫曼瑛:

  把拙文《42年後的師生重聚》放在《群贤班会》(北京的學生群組)、香港巴中 60年屆文娛組群組後,想不到反應很熱烈:

  北京學生邵志剛、杜忠志、老包特里(郝建國)、建設(張建設)、高歌(高健民)、向往明天(梁威)、陳玉(陳毓)、漁歌子(張燕華)、平安(包小萍)、活得精彩(呂玉哄)、唐鵬威(在澳洲悉尼辦學校,沒有參與聚會)等紛紛捧場留言。

  我們在港的巴中 60年屆文娛組鍾龍雲、黃麗良、黃延妮等,還有居於瑞士的謝漢利兄也在讚賞濃濃的師生情意。

  能夠讓眾人分享以及得到大家的正面肯定,我極為感動。這是我在北京、香港長達近四十年的教書生涯中最難得、最寶貴的「回報」。眾所周知,教書是賺不了大錢的行業。但是出於責任感,不管在那裡任教,我都是盡心盡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們能夠長知識,就是做老師的最大的安慰。

  已經退休多年的今天,在離別四十幾年不短的日子裡,能夠引起學生們對我的念想和懷念,得到昔日學生的支持與讚賞,讓我老懷安慰。處於古稀之年的我,每每念及我們師生歡聚的情景,不禁老淚縱橫,感觸良多。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與有情有義、尊師重道的同學們再聚,祝愿師生們多多保重,來日再有緣相聚。

  學生张燕华的回应:
  温老师,1974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您的学生!如果没有您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不可能通过大学的英文考试,从而成为一名英语系学生!

  尽管那时的大环境不利于英语学习,您却絞尽脑汁为我们排练英文节目。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我是整场演出的报幕员。精彩的小话剧没有我的戏份儿,但每次排练,我都在一旁观看,如痴如醉,有些台词记忆犹新。

  那场英文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我的独唱《在北京的金山上》。刘更为我拉起手风琴,您让我穿花裙子,可我没有。张国玲(话剧中的红卫兵扮演者)把她妹妹的新裙子借给我穿。

  最难忘八一中学礼堂,舞台之上,我们的节目精彩纷呈,博得阵阵热烈掌声。最后一个节目是我的独唱。

  白衬衣,红花裙子。我像一只彩蝶飞上舞台,纵情欢唱。

  《On the golden hill in Beijing 》这首歌曲我永生难忘。每当我听到它熟悉而悠扬的旋律,便情不自禁想起你为我们编排导演的那场英文演出。

  刘更的手风琴,国玲妹妹的花裙子……Last not least 一字一句教我唱会这首英文歌曲的温曼瑛老师。

  美好的时光总是像荷叶上的露珠,稍纵即逝。既然无法挽留岁月的脚步,那就让那段美好的记忆储存在我们的脑海里,陪伴我们到地老天荒。





wmy

文章數 : 652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