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2 posters

向下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Empty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發表  古月語 19.04.13 20:20


前晚偶然的見到電視臺播應節節目——THATCHER夫人,於是耐心的看完。評論從她的擁護者到她的仇視者的主要評價都播放出來。對立兩派都一致同意她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之一。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不會超過十名。

我們不應該忘記英國曾經是崇尚男權的社會,她能夠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登上權力的最高寶座,說明了當時社會危機的嚴峻。在我們民族社會裡完全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不是說沒有嚴峻的社會危機,而是不會讓女人(異性,異族也一樣)坐上最高社會權力的寶座,到目前及可見的未來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男女平等只有白癡才會信。

其實這也是人們對社會現象的一個思維。古月語最感興趣的是,人們擾擾攘攘了一個世紀,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古月語發現人們,尤其是族人對社會問題,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國際的,思維仍然擺脫不了老馬階級鬥爭的毒咒。不僅是內地人對THATCHER夫人的評論,就算是自稱已經和過去劃清了界限的開明之士(很遺憾,到二十一世紀還會用到這個詞兒)仍然在老馬階級鬥爭陰影下思維。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這些文章或談論裡頭會看到這樣的字眼:『他(她)代表了XX主義,XX階級,X國的利益。』而『X國』,明眼人都看出老馬的陰魂不散,看出它的冷戰思維的芒刺。而恰恰就是THATCHER夫人的一個歷史功績讓前蘇聯人民借勢推倒了蘇布的統治,結束冷戰,捅破了忽悠人類的歷史神話。

文化大革命的階級鬥爭叫囂恐怖得令人不能不將階級鬥爭和階級的概念送入歷史垃圾桶,老馬理論的靈魂是階級鬥爭,現在是靈魂丟了,軀殼還在神台上哄人。但是老髦的『念念不忘階級鬥爭』毒咒卻仍在人們的腦裡然揮之不去。

追求更好的生存空間是生命的本能,這是毋庸置疑的。生存空間是指生命個體呢還是指生命群體,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古月語看生物知識片集是一個不曾間斷過的喜好。在生物界最有群體本能的,非螞蟻、蜂群莫屬。脊椎動物裡鬣狗和狼群也是群體動物。古月語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既然低等生物都會有群體行為,為甚麼人類不能?所以不要動輒將人類社會裡的一些現象都歸結為子虛烏有的『階級』利益,歸結為『國家』利益。這是中老馬的毒太深。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思維放到更廣泛、更深刻的時空裡去。這也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

古月語的物件組態原理就是針對這一點而設。這些社會行為並不能預設為是單一群人,更不能是子虛烏有的『階級』利益,而是要看利益的最終獲得者是不是社會本身。一個社會變動,總有人得失去利益,看是否會帶來社會進化,或帶來規律的社會災難。看看當前歐盟面臨的經濟困境,就是當年英國人的經濟困境,如果階級鬥爭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蘇布就不會垮臺了。自吹自擂代表了人類的命運,國家的前途,卻折騰出世紀災難,階級利益的神話最終都被捅破。
(未完)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Empty 回復: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發表  古月語 20.04.13 10:56


孤陋寡聞的孤家寡人老蜂皇擊昏了精明的古月語:
中國古代空前絕后地出現過一個女皇帝叫武則天。臨死,自動(古月語註:並非自動。見附註)把篡奪了的江山還給前朝——唐朝。
此舉又創了一個空前絕后的記錄!

並非古月語孤陋寡聞,而是比老蜂皇還昏庸,否則伴君如伴虎,位危矣。春秋戰國的孔夫子有預見發出預警:「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論語•陽貨》“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但那時那些皇帝不知孔夫子為何物,或許就沒有讀過孔子,心想「紅顏禍水」再怎麼樣也不過褒姒「烽火戲諸侯」而已。誰知武則天這個皇帝的才人不同凡響,激怒了古今的華族男人,從此華族男人除了防異族(南北朝、元朝、清朝漢族內訌失去統治權例外)、異見,還要防異性。所以從武則天後再也沒有女人可以爬上社會權力的最高位。尤其當今更是如此 。

以下資料摘自自由的百科全書: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着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是否為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岑仲勉說,「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附註: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武氏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Empty 回復: 從THATCHER夫人看人們的思維模式

發表  峰梓 26.04.13 0:10

武則天的墓碑好像不是無字碑,而是留言“功過待後人評說”之類。
這種胸懷,讓所有男君主們……。他們只容“歌功頌德”,絕對不許有丁點貶辭!

『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
很想知道,後世,後到那些朝代?
“她違反傳統的禮教”,當時的“傳統的禮教”是些啥玩意兒?
她豈不是“反傳統禮教”的女先驅;爭取女權的鼻祖?
搜索峰梓的認知庫找出,當時的“性”是相當開放的。“新剝雞頭肉”就是在唐朝宮廷內產生的。;嫪毐(lao ai)有關的故事是在秦朝後宮發生的。……。在民間的更枚不勝舉。“烈女”貞節牌坊,到明末清初才出現。(可以聽聽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怎么說。)
現在評選xx小姐等等,別說結過婚,一旦發現屬破了處的“開封”人,都沒資格參選。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如何,侍寢過多少……?
在“燕瘦環肥”中,偏偏楊玉環入選,趙飛燕反而落選,……。

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是明天的歷史。今天都不容以“對”的去批評昨天的“錯”,又怎可以用明末清初那落後的圭臬去否定以前歷史的“非錯”呢?
遺憾的是,至今上還有不少偽衛道士贊同“後世史學家”的觀點。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