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5 posters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發表  ho kei cheung 05.08.18 22:33

相聚在劍橋(二)

撰文:華祁石
圖片解说 供应 收集 联络
梁维耀 张幼玲Hanspeter Poffet 鄭秀珍

7月4日週三
拜訪古教堂,暢遊古鎮與學院晚宴.

        早上,維耀先生為我們訂了29座的中型巴士,去劍橋附近的Lavenham古鎮遊覽(車程近一小時)。第一站是參觀一座古教堂(St Peter and St Paul’s Church)。凱思學院的女教主Cally Hamond 還特意自己驾一小时車,由劍橋赶来和我們在此會合,帮助讲解并表示對我們的联欢會的敬意;其實這是我們的榮幸。这座雄偉的大教堂雖然坐落於偏僻的小村中,规模却很壯觀,是Lavenham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典型的垂直哥特式教堂,建造于1485到1530年間。(原来中世纪時代Lavenham是一個买卖羊毛及羊毛產品中心,是一個很富裕的城镇。)特别是拱廊和東部的穹顶部分,交织成的图案,與教堂中称得上古董的木制设施所反射出的光泽,以及維多利亞时代重修的多彩玻璃窗,相互辉映出的迷幻色彩,交织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景像,可称為整座建筑最瑰丽的部分。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放在信友們座位上一個個長方形的枕頭,原來是供信友們所用的跪墊(要用時可以放到地上)。这些跪墊中就有凯思学院校徽的针织,表示學院對此教堂的重要。

        維耀先生為我們在Lavenham古鎮上的高級飯店天鹅(The Swan),訂了精緻的英式午餐,氣氛很是融洽。飽餐後,大家就到优雅的古鎮去散步。這是一個美丽的中世纪小镇,是旅遊勝地,以鳞次栉比、使人着迷的半木質房子著名,許多房子歪歪斜斜,倾斜得恰到好處,而且色彩繽紛,有紅色、黃色、白色、棕色等,非常可愛。據說從前這裡的建筑物,大多以不完全乾燥的橡木建成,久而久之,木材就會脱水弯曲,所以房子才會歪歪斜斜的,令人宛如置身於童话世界,感到幸福無比。房屋的设计纯朴,装饰在門口與窗台的花草,都十分精美。古鎮上整潔安靜、迂迴環繞的小路,独特秀丽的風景,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是英國保存得最完好的中世纪村庄。亨利三世于750年前创造了Lavenham,大批商人来到这裡,以經營羊毛貿易而繁荣;到1524年,就已經成為英國最富裕的大村庄之一。現在不做羊毛生意,卻是遊人絡繹不絕

Lavenham古鎮之St Peter and St Paul’s Church.

教堂前合影.
中间戴草帽的是凱思學院的女教主Cally Hamond,
她左边是原马来西亚人的管理员.

教堂里.

我们吃中餐的高級飯店天鹅(The Swan).

大家陆续走过来進飯店.

中餐的高級飯店進餐摆設与西餐一樣.

歪歪斜斜的房子,看上去快倒了,可几百年不垮.

又一座漂亮房子.
66届曾在英国留学的高明珠與女兒龚耀玲.

一扇精美有风格的大门下
王景祥及他的泰国太太夏玲密密斟.

        約晚上19時左右,上演劍橋聯歡聚會的重頭戲:在凯思學院(老的部分)共進晚宴。飯堂古色古香,莊嚴肅穆,是學院中有身分有資格的人,才能在這裡用餐。我們有幸,托維耀先生的福,才有機會進入這個高雅的殿堂。晚宴後,我們還榮幸地能到學院高貴的休息室去喝茶聊天,真是非常難得的禮遇。我們常在電視中,看到有成就的科學家們在這裡聚會的鏡頭,現在我們自己身歷其中,會有飄飄然的感覺。這次劍橋聯歡聚會,真是不虛此行。

教师礼堂燭光下共進晚宴.
歡聚接近尾聲,毫無疲態感,看!
個個神彩奕奕面向镜頭.

主人及吴蓉蓉.

餐后在舒适的教授客厅里---
輕輕松松地:談笑往事,互道近況.

7月5日週四: 結束,離開.

        早餐後,收拾行李,就是別離的時候,大家互道珍重。歡樂的時光,總是很快地過去,只留下温馨的記憶。大家有機會融洽地相處數天,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增加了相互的瞭解與友誼,現在又要踏上歸程,不知道何時何日才能再見,真是依依不捨。最難得是維耀先生一早就趕到宿舍Harvey Court 來,與大家一一送別;他的古道熱腸,表露得淋漓盡致。我們衷心感謝維耀先生與蓉蓉女士的热情招待。。維耀先生不但是物理學的泰斗(他的高溫超導研究,貢獻人類),學問淵博,學貫中西;他為人簡樸謙虛,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淡泊明志,隨和好客,與世無爭,斯文淡定,機智幽默,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任勞任怨。孟子《梁惠王下》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維耀先生這位大師級的仁厚學長,照顧我們這班後輩,是以大事小的樂天知命的好榜樣(我們大家都上了年紀,有照顧兒女與孫輩的經歷,也都嘗過以大事小的滋味,可是只限於家庭之內)。與他近距離接接觸數天,發現他好像是不吃人間煙火的仙人。我們在优雅的环境,有舒适的住所、美味的早餐,享受温馨的服務,按照維耀先生為我們細致安排的豐富節目,在劍橋這個文化城市度過了既歡暢又有意義的4天。現在希望維耀教授與蓉蓉女士終於能夠好好休息,养精蓄锐,12年后再举办一次。

12年前在剑桥聚会時的集体照.



報導完畢







ho kei cheung 在 19.11.22 20:28 作了第 7 次修改

ho kei cheung

文章數 : 1871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回復: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發表  沈薇 06.08.18 12:24

非常感謝華祁石先生詳細的報導!你們能夠在劍桥大学教授、終生院士、梁維耀巴中学長親自主持下參觀遊覧劍桥大学,真是荣幸、有福!收獲之大終生難忘!在此祝福你們在梁維耀巴中學長帶領下年年有今日!愈活愈年輕!
另外,飲水思源!在此要感謝巴中在線這個平台,10多年來讓我們彼此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習!互相支持!祝福巴中在線健康長壽!

沈薇

文章數 : 876
注冊日期 : 2012-11-17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華祁石回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發表  paulwah 10.08.18 0:15

我引述唐朝李商隱〈登樂游原〉這兩句詩,是想表達我對劍橋歡聚的感慨。張幼玲在拙文的最後一句“現在希望維耀先生與蓉蓉女士終於能夠好好休息”,加上兩句“养精蓄锐,12年后再举办一次。” 這是良好的願望;但是,請不要忘記,再過12年,維耀先生會是90歲,我們還要勞累他老人家嗎?我們這一群歐洲留學生,是華人中的天之驕子、幸運兒,學業、事業、家庭、健康等,都不錯,所以有閒情逸致,大家歡聚一堂。可是歲月摧人老,誰都不知道能夠安享晚年還有多久?讀了溫曼瑛的「震撼」和「遺憾」(下次有同學們打電話請你來參加聚會,就要當機立斷,別再蹉跎!)與沈薇的回應:“飲水思源!在此要感謝巴中在線這個平台,10多年來讓我們彼此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習!互相支持!祝福巴中在線健康長壽!” 使我又想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的,巴中網路的耕耘者們,把閱讀與知情的享受帶給別人,把收集資料與寫作輸入的辛勞留給自己,真是可敬可佩。可惜,看熱鬧的人多,默默工作的人少;而且你們的年紀也愈來愈大,將來誰來繼承?印尼華校的莘莘學子們佈滿天下,在香港的校友們與在歐洲的校友們,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但是在香港的校友們的人數比在歐洲的多,人多勢眾,你們也是人才濟濟,熱鬧地常常聚會(在美國與在中國的校友們卻不夠積極),但是大家都年事已高,來參加聚會的校友們會愈來愈少,你們有熱忱的接班人嗎?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今年的劍橋歡聚,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是歡聚還能夠舉辦多少次?來參加的人數也會越來越少,終歸有一天曲終人散。

2016年5月6日大家熱烈地慶祝巴中網站成立十五週年,各類賀卡百花綻開,美不勝收,我當時就不想參加爭妍鬥麗,只是默默地發表了我個人的觀感:“我想看到一篇有關當年巴中網站成立的酸甜苦辣,一篇歷年經營網站的心路歷程,一篇網站十五年來的統計資料(如多少文章、作者、讀者、網站負責人、作者與讀者從那兒來、文章內容的分布、熱門話題,等等),對表面熱鬧的慶典,會增加深層的意義。” 我希望這個華人喜愛的交流平台,不光是清談的俱樂部,也要紮實地幹些事,以吸引年輕的人參與進來。可是兩年多過去了,沒有回應;巴中網站還是照樣歡樂昇平,毫無危機感。我們垂垂老矣;沒有接班人,巴中網站就沒有前途,歐洲的校友聚會也辦不下去。比起唐朝李白〈將進酒〉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超然,也許,我太悲觀、想得太多了。

paulwah

文章數 : 31
注冊日期 : 2013-08-04
來自 : 瑞士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回復: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發表  沈薇 10.08.18 10:30

華祈石先生:早安!非常高興看到你的回应!是的,做事要当机立断,不要迟疑不決!希望曼瑛有机会和你們相聚!
由於我没有整塊的時間来寫文章,我的回应只能即兴的,想起要表达的就立即回应了!关於接班人的问题,我想起巴中网站6O届成立的初心,只是交流(简單说法),並沒有想到其他更多……
为此我相信此景是正常的規律……慢慢老去……消失!因為巴中母校已没有了,几十年以后我们这些只会成为历史!
我是2oo5年参加巴中在線的,我很感激巴中在线这個平台可以让我有生之年和校友们联络、谈谈話,其他沒想过……順其之然最好!我们只是校友之间,而非全球的華人的平台!因此有此成就满足了!在此祝福巴中校友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也祝欧洲的朋友们身體健康!精神快樂!
我是在手机即兴回应,有错请諒!

沈薇

文章數 : 876
注冊日期 : 2012-11-17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回復: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發表  wmy 11.08.18 10:49


  溫曼瑛:這次沒有參加劍橋的聚會,有人誤會我,勸我「做事要當機立斷,不要遲疑不決!」我需解釋一下:其實事情並非出於我的遲疑不決,而是真的有原因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今年2018年是我所在的校友會——首都師範大學旅港校友會成立25周年,我們居港校友準備慶祝,除了搞慶祝大會以外,還要出《特刊》,而且還準備邀請在北京的母校領導出席大會。剛開始預算慶典是八月中旬舉辦,好傢伙,六月才聽到居歐朋友聚會的消息,就是張幼玲打來長途電話那個時候,我對她說工作忙,抽不了身。因為如果校領導八月份來,離開慶祝大會不夠兩個月,我在校友會擔任工作,不可能輕易離港,那時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各個部門忙著準備。哪曾想到到了七月中、下旬,才獲知校領導來港的時間有變,這就是我所謂的「無奈」和「遺憾」了。

  我認定要做的事,除非有特別原因,一般會堅持不懈。希望通過解釋,消除個別人對我的誤會。雖然是小事,但還是澄清一下為好。

  另外,有關巴中網站的「繼承」問題,我和沈薇姐的意見基本一致,我們這些人生的「過客」,沒有那麼多的「凌雲壯志」。能夠在網站互通有無,暢談己見,通過我們這個平台和全世界的校友、網友溝通交往,非常難得,要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條件。

  我所提出幾項問題已經由張幼玲以及秀珍姐給予答复,謝謝她們,順祝居歐的朋友身心愉快、健康長壽!




wmy

文章數 : 6515
注冊日期 : 2012-11-08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回復: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發表  ho kei cheung 14.08.18 9:31


        謝謝祁石先生對朋友的關心及對我們網站關心。       
        我想:.....12年后再舉辦一次.....太久了華先生,我等不了!接着你告訢我:….估計,下一次的歐洲同學歡聚,會在四年之後…我想:四年后也許還會有一點點希望…. 2006年退休哪一年我就開始执行我的心愿---多見見老師、老同學,老朋友….。退休12年了回想只完成了20%,現在時間壓迫感更大,餘留時間不太多了;還有80%遗留着許多遺憾!也就是沒有當機立斷,也就是在哪里蹉跎!也就是對眼前的大小事務沒有分缓急輕重去分,整天忙忙碌碌,製造了許多許多的「遺憾」!北京還有十幾位老同學,其中凌仰之是年纪最輕是我的好同窗,我约許志剛前往北京探訪同窗,因正是夏日炎炎便退遲至天涼一點去,7/7凌仰之還發EMAIL给我如何注意保健,13/7因突發心肌梗塞,经医院搶救無效與世長辭。…. 遺憾還是遺憾!
        有關巴中網站的「繼承」問題,与温曼瑛和沈薇两位校友的意見基本一致。香港的巴中校友集居在香港這块福地是特殊的历史產物所賜---我們参予了五十年代掀起的回國潮----分散在全國各地;七十年代掀起的出國潮我們也在其中,少部回到印尼或他國,大部份留下香港,僅我们巴中58年屆這屆定居香港已記名的有100多一点。原先的巴城中學不存在了,屆数也在学校被取締而止步,沒有接班人了。不像厦門大学福州大学校友會,他們每年不断有新畢業生來港就業…..。



ho kei cheung 在 17.08.21 9:27 作了第 11 次修改

ho kei cheung

文章數 : 1871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華祁石回信:好話不斷說,坏話斷不说

發表  paulwah 30.08.18 6:25

8月17日我(在@gmail.com)收到紫夢與戊草的電郵如下:

祈石學兄:
您好。大文《相聚在劍橋》(一、二)經已在印尼雅加達華文報《印華日報》刊出,為擴大欣賞好文讀者群,已再轉載於《僑友網》。請點擊開啟及附件一覽。祝筆健。
戊草、紫夢

我於8月20日回了一封電郵(也在@gmail.com)如下:

戊草、紫夢:
你們好。謝謝你們喜歡拙作,並將之刊在《印華日報》與《僑友網》,很好,你們辛苦了。我很欣賞《印華日報》的排版與處理照片的技術,十分先進,可喜可賀。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科技與資訊發達的時代。宋朝學者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在今天這個知識膨脹的互聯網時代,這句話可改寫為“一日不上網,就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近讀北京大学文學教授季羨林的一句話:「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表現了他既正直又高雅的性格,而且詞句美妙。可是今日許多假新聞(Fake news)在網上被傳來傳去,而且網上許多文章是胡說八道,雖然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往往事實的真假難辨,所以,季羨林太注重理性,可能很難做得到。我以為要加上感性,比如「好話不斷說,坏話斷不说;善事不绝做,惡事绝不做。」因為人性的好坏善惡,比較容易感覺得出來。你們以為如何?

還有一點小事:本人的名字不是“祈石”。
也祝筆健!
祁石

----------------------------------
可是,我乾等了十天(今天是8月30日),我仍然沒有收到紫夢與戊草的回音。我想,紫夢與戊草可能根本沒有收到我的電郵,很可能是我的電郵被他們的郵箱守門大將軍當做濫發郵件丟到垃圾桶去了(因為這是第一次通訊)。我沒有耐心再等待下去,現在我只好把我們的來往電郵登上巴中網站,希望紫夢與戊草終於能夠看到。

paulwah

文章數 : 31
注冊日期 : 2013-08-04
來自 : 瑞士

回頂端 向下

相聚在劍橋(二)----華祁石 Empty 回复 祁石学兄

發表  紫夢 30.08.18 21:52




祁石学兄:

      十分抱歉因久不打开 gmail 信箱,以致今日才女曼瑛来电提醒后,方拜读回电!十多天前发电邮时,将您大名之“祁” 字误植为“祈”,不情之处,敬请海涵。

      兄台 文字功力深厚,难望项背。《相聚在剑桥》一文,畅叙上世纪30、40后印度尼西亚华人精英,负笈欧陆退休后欢聚的情景和情怀,不单牵动同时代的归侨、特别是居港的印尼归侨的心,刊在印尼华文日报,也会引起在印亲朋好友的关注。

      正如大家所悟,光阴似流水,包括剑桥聚会参加者和我们在港的同龄人,都已成古稀或髦耋老者。“后继无人” 确是居港侨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亚华侨掀起回归中国高潮的历史现象不会重现,因此,不仅居港侨界社团,连数百个印尼华人会社也因苏哈托政权历时30多年罕见的禁止一切带有“中华因素” 的统治後,50岁以下的印尼华人,以及香港人已和我们这一代非属同一种人类。听维耀说(他和我在印度尼西亚是紧邻和同學),留欧原印尼华僑相聚时仍用普通话或中国方言為主交流,令人甚感惊喜,可见当时海外华文教育对学子影响之深。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祝

大安。

—戊 草     紫 夢



 


紫夢

文章數 : 1421
注冊日期 : 2012-11-27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