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欄目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公用欄目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4 posters

3頁(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步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十六智慧與道德(續)

發表  古月語 11.12.13 22:42

 photo moral05_zpsf1470149.jpg

真的沒想到皇上對微臣的一個「德」字那麼欣賞。相信皇上對中華民族的書法十分著迷。古月語想,只有中華民族的書法才能成為藝術。阿拉伯文字,泰文、韓文、日文,古月語所知不多,他們的文字是否能夠成為藝術品,也無從得知。但拉丁字母據所知,就沒有。一個文字能夠成為藝術品,這個文字必須夠複雜,它的書寫工具也必須變化多端。漢字就具備了這個條件。

古月語有時候納悶,為甚麼人們對一個物件的形狀有美的感受?而且這種美是共同的。例如一個美女,一百個人說她美,這時不會有人出來說它是醜的。這種共同的感受,根據的是甚麼?肯定不是後天的,一定是先天的。生命對外界感到悅目,一定來自生命本身,而不是來自說教。

所以古月語將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分唯象說和唯源說。認為生命對外界感到悅目是來自說教,是唯象說,認為悅目來自生命本身是唯源說。但是僅僅說來自生命本身還不是真正的唯源說,我們還必須在更深的層次上給予說明。

說了這麼多,古月語想說的是,我們對世界的應對或觀感,應該持的是唯源說。但是所有這些,仍然是人腦裡的世界。包括唯象說。

(所有綠色字的資料均來自《自由的百科全書》)
禮教即禮儀教化,禮教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樂文化,因其重視名份,又稱名教,即以名為教。禮教思想統治影響中華帝國兩千餘年。對名教系統的破壞行為稱為「僭越」。

《孔子家語》稱「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凌廷堪說:「上古聖王所以治民者,後世聖賢之所以教民者,一禮字而已」。魏晉時「名教」泛指整個社會人倫秩序。宋人袁燮《又乞歸田裡第一奏》:「公論弗容,士友交謫,皆以為名教罪人,臣實懼也。」

僭越就是指做出超越自身階級應有的行為,儒家認為這樣會破壞名教系統。

最經典也最常見諸典籍的「僭越」就是指顛覆國家政權正統,自立為皇帝的人,比如王莽和袁術等人(實際上袁術的僭越並非稱帝)。

其他具體的僭越行為有擁有大量兵馬刀甲(不符合身份或詔命者)、私造皇宮和皇帝用品(車乘、冠服、稱號)等。

中國歷史中把商人置放「士農工商」之末也是防止僭越行為的產生。商人的錢和權再大,也不能超越皇家,為皇家服務的士大夫地位最高,而把「投機者」的商人置於農民及工匠之下。所以貴族通常不會與商人家庭通婚。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頒令,商人只許穿布衣,不得穿綾羅綢緞。

阮籍痛斥禮教毒害人民,鮑敬言認為禮教「救禍而禍彌深」。

「吃人的禮教」一語出自吳虞〈吃人與禮教〉一文:

「孔二先生的禮教講到極點,就非殺人吃人不成功,這真是殘酷極了!一部歷史裏面,講道德、說仁義的人,時機一到,他就直接間接地都會吃起人肉來。就是現在的人,或者也有沒做過吃人的事,但他們想吃人,想咬你幾口出氣的心,總未必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們應該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結兩千多年的封建禮教: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

中華民族的道德「吃人」西方的道德又如何?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華祁石的回應 (十三)

發表  paulwah 14.12.13 3:47

古月語先生寫道:“人生常常令古月語感慨:湊大了兒女還要湊大孫子。老蠶作繭何時脫?” 我認為,您的感慨很有道理。這叫做“一生兒女債”,是人生的無奈。記得古月語先生曾給 falaony 的 “天邊與身邊” 回復中,有一句妙語:“天邊的事沾不著邊隨時一走了之,身邊的事隨時脫不了身。” 兒女債就是脫不了身。照顧孫子也有快樂的一面:看到生命的成長、欣欣向榮、漸漸進步。能夠天天看到成果,喜上心頭,我們的犧牲成為微不足道。而且,孫子們逼著我們去走動,對老骨頭的健康也有好處。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一個盡善盡美的對聯還要求平仄押韻。一副對聯能夠流傳經年,它一定是對仗非常工整。” 只可惜從古至今,盡善盡美的對聯不多。 流傳經年的對聯,也有對仗不工整的,而且往往出自名家之手。

古月語先生問道:“古月語真的不明白對聯何來普及版和改良版之分?” 我只是為了方便解釋那段引起爭議的科考諷聯,才用普及版來代表網路上極為流行的版本,及用改良版來代表閣下改正的版本,沒有甚麼其他意思。

古月語先生寫道:“想起了:智慧是一個無限集合,道德僅僅是有限集合。” 您忽然想起來的東西也不少,又馬上寫下來,是作家的好習慣。我在此再引用您的話:“ 道德是智慧的產物 ... 道德源於智慧。” 也就是說,智慧與道德的關係,有如父母與子女、上一代與下一代的關係。那麼, 上一代是否一定比下一代更聰明更優秀?從經驗與閱歷來看,上一代(無限集合)的確比下一代強(有限集合),但上一代的知識是過去的,而下一代的是新鮮與未來,更能創新與適應時代的變化。中國人敬老,但老一代是否就代表明智?智力與個性可能決定明智,但光靠年紀卻不能。《增廣昔時賢文》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於是才會有 “ 江山代有才人出。” 除了少數特別傑出的父母輩之外,作為代表新一代的道德,不會比代表舊一代的智慧,會來得差!

古月語在這塊平臺上一直在問一個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應對他人的觀點的時候,或者在對真實世界的訊息的時候,我們的腦裡有沒有一個事先的、下意識的框框,是這樣的框框限定了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他人的觀點或應對真實世界的訊息?』我也有這個問題。我以為,我們的腦裡當然有一個事先的、下意識的框框,這是我們的主觀,是我們的教育、環境、習慣、思想、個性、際遇等所使然,除非經過特別的思想訓練,我們很難客觀。所謂眾口難調,就是因為大家都有先入為主的人性弱點。但知識分子應該嘗試去保持客觀的態度,虛心去聽取他人的意見。

古月語先生寫道:“馮友蘭在他的《中國哲學簡史》裡也說對了一件事:為甚麼這些諸子百家的語言含糊不清,故弄玄虛?目的就是掩飾一些無知。” 我聞到一點文革的火藥味。我以為,馮友蘭與古月先生的質疑兩千年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都是好事。 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會有缺點,但說諸子百家一無所知,也太過分。 在眾多燦爛的古老文明中,中華文化唯一能延續至今,自有其一定的優越性。能在長期的挑戰、批評與破壞之下生存,就表明華夏文明有其存在的價值。 诗经 、楚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 明神话、清小说、文人畫 (山水畫) 、漢字書法、辉春與對聯等,有多精彩;中華食品有多可口,茶的精神文明有多丰富;經史子集有多深奧;還有傳統戲曲如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潮剧、粵劇等等,有多迷人 !古今中外也有許多學者推崇中華文化,都會有他們的道理。近代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闡述中華文化的三大優點是:不喜遠征、不喜極端、不喜無序;而中華文化的三大弊病是:缺少公德心、缺少實證意識、不喜歡創新。他說得比較中肯。我奉中華傳統文化(不只是儒儒道釋三家)為圭臬,是有歷史背景的:經過文革浩劫的深痛反思。

古月語先生從來不相信有真理這麼一回事,而且愛挑戰權威。我尊敬您的想法與做法,但我不認同您的想法與做法。真理是我们所認知的、可以预测现象的最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往往是與現實相符 。有科學真理、哲學真理、宗教真理等。真理是哲學家面對人生的意義、存在問題的時候,無法绕過的概念。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是什麼说不是什麼,不是什麼说是什麼,这是假的;是什麼说是什麼,不是什麼则说不是什麼,這是真的。” 真理是主观的;当两個以上的人對同一事件有相同的經驗和解释,他們經驗開始形成被這些人所共同相信的真理;但不同的群体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群体有足够多的人可以组成社会结构的真理,甚至传播到全世界,例如宗教信仰或政治主張。 多種真理可以同時存在。而普世真理的有無,仍在爭議之中。客观真理,表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例如 “在世界绝大部分地區可以看到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是一件事實,對于不管是來自世界任何地方、说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國籍的人們,都是事實; 又例如哥白尼的理論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也是一件事實;又如 “每人都會死亡”,等等。 現實就是當你并不相信它時,它也仍然存在。

古月語先生提到:“堅忍哲學家泰假定最大的好處是知足和寧靜。”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的原文是: “The Stoic philosopher Epictetus posited that the greatest good was contentment and serenity. “ 不知到是誰把 Epictetus 翻譯為 “泰”,我以為在沒有標準的翻譯前,最好還是用原名 Epictetus  為妥。古月語先生又提到:“伊壁鳩魯的兒孫之或大的好處,是謹慎、克制和謹慎通過行使。過度放縱可以是破壞性的愉悅,甚至會導致的疼痛。”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的原文是:“ To Epicurus the summum bonum, or greatest good, was prudence, exercised through moderation and caution.“ 我以為這一段應翻譯為:“對伊壁鳩魯而言,最大的美德(拉丁文 summum bonum)是謹慎,要做得克制和小心。” 古月語先生另一段提到:“斯坦福大學漢學家大衛的牧羊人尼維森,在劍橋歷史的中國古代,寫那道德貨物的墨學 ... ”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的原文是:“Stanford sinologist David Shepherd Nivison, in th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writes that the moral goods of Mohism ... ” 在這裡,David Shepherd 是名,應翻譯為大衛舍焚,且 moral goods 應翻譯為道德優點。古月語先生另一段提到:(天志認為道德基於 "促進,造福于所有天堂下和消除對所有下天堂的危害"。) 原文是: (The Mohists believed that morality is based on "promoting the benefit of all under heaven and eliminating harm to all under heaven.") 我以為這一段應翻譯為(墨家們認為道德基於 "促進,以造福于天下和以消除對天下的危害。") 古月語先生又提到:“康得認為它不是後果的行動,使他們對或錯,但執行的操作的人的動機 (馬克沁)。” 原文是:“ Kant argued that it was not the consequences of actions that make them right or wrong but the motives (maxime) of the person who carries out the action.)” 我以為,德國大哲學家 Kant 的正式翻譯是 “康德” 而不是 “康得”,這一段應翻譯為:“康德認為不是行動的後果,使他們對或錯,而是行動者的動機 (行為準則)。”

古月語先生寫道:“道德是神話,宗教也是神話。道德是指今世的,宗教是指來世的。一個今世的神話,一個來世的神話,期望導人向善。” 我同意 道德與宗教都是導人向善,但其宗旨有所不同。道德調節人與人的關係,宗教調節人與神(天)的關係,而科學卻是 調節(或研究)人與物(自然)的關係。 宗教是神話,但道德不是神話 。

峰梓先生寫道:“真是《不見三日,刮目相覲》!哪德字,真是寫得太太太好了,太太太美了!真真真有天分!叫峰梓怎追呀?!” 我也感到古月語先生的書法正在突飛猛進。 峰梓先生會欣赏書法,表示您有很好的審美觀,是文人雅士。您想追,不難,如《漢書·董仲書傳》所云:“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 俗語有:“功夫不負有心人, 鐵柱都可磨成針。” 只要您學古月語先生一樣,買一批毛筆水寫紙,天天練習,慢慢就會寫出美好的字 。若加上天分,練習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我也買了一批毛筆水寫紙 ,但是不在深圳,而是在香港(今年五月)。 漢杨雄說過: “書乃心畫” 。而且書法的好處很多:修身养性(耐心和毅力,「字無百日功」,要靜心定性,在挥毫中自得其乐),有益健康 (祛病健身,如歷代大書法家,長壽者多:王羲之59 歲、歐陽询 85 歲、虞世南 81 歲、颜真卿 77 歲、柳公權 88 歲、蘇轼 65 歲、趙孟頫 69 歲、董其昌 81 歲。當時人均的壽命並不高,正如杜甫所言:“人生七十古來稀” 。 )醉心於書法的人,即使年紀再長,也少有老年癡呆症。我建議古月語先生策劃一個定期的(網上)書法展覽,讓大家互相觀摩討論,以提高書法上的修養與興趣。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只有中華民族的書法才能成為藝術。阿拉伯文字,泰文、韓文、日文,古月語所知不多,他們的文字是否能夠成為藝術品,也無從得知。” 當然也可以成為藝術品。我就看過英文、德文、 法文、阿拉伯文、日文的書法展覽,都是令人稱嘆的藝術品。只是我們用的是方塊字,變化更多。

有關古月語先生提起 「吃人的禮教」,我以為太極端了。 梁啟超認為孔孟之道,亦有足取者, 儒家亦未嘗不重視人類心理。他引證儒家會尊重人民的公意即是天意(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所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胡適論證了孔教或禮教本身在各個時代所存在的一致及複雜性。這種複雜性使孔教或禮教不可能只根據四書五經的精義成立,也不可能只根據二千五百年的歷史習慣成立;也就是說,它不可能被分解為簡單的合理或不合理。胡適晚年對儒教觀的剖白是:“ 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對孔子和「仲尼之徒」如孟子、朱熹等,都是相當尊崇的。 ... 我們只認儒教為一大宗,但不認他為唯一大宗。儒家固有真理,老莊墨翟也有真理。” 孔子也強調禮的節制作用,如〈為政〉篇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又如〈泰伯〉: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禮記〈禮器〉則說:「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也」。總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它生存的價值與理由。禮教也有好的一面,我們要去糟粕而留精粹,光是辱罵與詆毀,無濟於事。

古月語先生提起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1748 -1832)。我對這位哲學家也很感興趣。他是最早支持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也稱效益主義)和動物權利的人之一,在实践上他是激進的社會改革者。他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古典自由主義者。邊沁三歲起就開始學拉丁文,12歲就達到了大學水平,是天才。後畢業於牛津大學。邊沁童年矮小多病,不喜歡運動,成年後却常常到户外散步,所以活力充沛,体格健壯。他的生活極有節制,惜時如命,很少進入社交場所。在半個世纪中,他經常每天寫作達8至10小時。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尤其是注意運動、筆耕勤奮、 生活節制、惜時如命。

paulwah

文章數 : 31
注冊日期 : 2013-08-04
來自 : 瑞士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十六智慧與道德(續)

發表  古月語 19.12.13 13:49

 photo moral05_zpsf1470149.jpg

首先,感謝華先生糾正中譯出現的錯誤。一方面我的英文水平實在差勁,沒想到網絡翻譯器的水平更是差勁。當時趕時間,所以翻譯器的翻譯古月語沒有看就照樣貼上。貼了之後才逐句逐句的審查和糾正。華先生見到的應該是翻譯器的翻譯。即使如此,華先生仍然是高水平的,謝謝。
 
華先生是一個無神論。無神論或有神論是人們在應對外界的時候首先的立場。有神論並不一定是心中有一個具體的神,他們只是認為宇宙間有一種力量是人類無法認知的,它控制了宇宙的變化。古月語倒是認為宇宙的組態是由宇宙裡所有物件組態相互作用的結果,宇宙間的一切現象只能在宇宙裡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在宇宙外去尋找,這是一個人們對大自然現象答案的一個選擇,另一個選擇就是在大自然之外去尋找答案。無神論並不表示是一個唯源說,它也可能是唯象說。唯象說對世界的認識並不廣泛和深刻,它只是在一大堆現象裡對比,並不是尋找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它不可能對世界有深刻的認識,達到很深的層次。
 
一個事物源自另一個事物,並不見得可以類比於孩子完全可以脫離母親,一個工程師制定了一個方案,或一個政府制定了一個政策,方案來自工程師、政策來自政府,但是它們並不能離開工程師或政府,或不能離開執行者的控制。因此,世界上,一個物件組態源自另一個物件組態,並不一定像生命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關係。這樣的類比實際上就是唯象說。
 
道德最先由智者提出,是他們對人和人之間行為的期望,他們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也通過教育機制一代一代的對下一代進行灌輸,希望個個人可以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但是道德需要智慧來實行,因此智慧不高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德高望重的人。道德源自智慧,也終於智慧。道德不可能獨立於智慧之外。所以,古月語說智慧是一個無窮的集合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事例說明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是由他的智慧決定。但是在這些事例中甚麼是道德,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古月語最近觀看了一齣有關科學鑑證的紀錄片,闡釋如何通過基因、骨頭去證實受害者或犯罪者的身份。片集從具體的案例來闡釋。
 
不要說人和人之間,猩猩、老鼠和人之間都有98%的基因是相同的。科學家發現,人的基因裡有一段是絕對不相同,法證就是憑這一段基因去區別人,可以代替指紋鑑證。其實,古月語感興趣的不完全是科學鑑證,而是犯罪者的身份。像片集的第一集說的是姦殺案,鑑證在案發現場找到不屬於受害人的基因。基因庫裡找不到吻合的基因,這就是說,犯案的人至少不是慣犯。那個時候,一個小鎮還沒有建立起所有居民的基因資料庫。警方肯定罪犯是本鎮的人,但卻不能肯定是誰,沒有理由去一個一個的驗基因,打草驚蛇。警方終於找到了一個瘟疫的藉口給全鎮的居民驗血。但是發現所有居民裡沒有吻合的基因。後來有一個人揭發有人利用別人的血來矇混過關。結果罪犯被捕,居民想都沒有想過,這些道貌岸然的人竟然就是罪犯。
 
道德還有一個難題:一次海難,一個人拿到了兩個救生衣,但是他身旁還有一個老母和一個小孩,這兩個救生圈應該如何分配?這是一個網絡上常見的道德考題。其實這一類的道德難題不勝枚舉。例如西人的"one should do unto others as they would have done unto them",即華人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演繹到戰爭公約,就變成在戰場上你可以殺死敵對的士兵,但不能傷害俘虜。其實戰爭本身就是缺德引發的。
 
曾經有過一個案例:案發現場的牆上有一堆濺上去的非常明顯的血跡。鑑證專家馬上驗出了基因,逮捕了有這個基因的人,這個人有案底,但他卻有確鑿的不在場證據。法證專家和警方碰倒了一個不能理解的難題。結果還是由法證專家想到了,他們發現血跡並不是完整的血液,只是血液的幾個成份。這就是說這個血跡是偽造的。能夠偽造這樣的血跡肯定是具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結果真正的兇手終於伏法。這個故事和那個「智力常常填補不了道德的欠失」的年輕企業家的故事異曲同工。其實古月語糾正了這句話,改為:「道德常常填補不了智慧的欠失」。這些罪犯,當他們的罪惡還沒有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們在旁人眼裡永遠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君子。
 
古月語始終相信,不是因果報應,而是:萬事萬物(包括當事人自己)由於之間無時無刻無處的交換,必然將自己的智慧暴露交換裡。道德的欠失實際上就是智慧的欠失。道德從小就被灌輸,能否實現卻明顯是智慧的問題。道德是非常簡單的說教,幾乎人人都可以背誦,但時時刻刻事事付諸實現卻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古月語 21.12.13 9:53

 photo moral05_zpsf1470149.jpg

 
自古以來,在西方,道德從來沒有一個精確、清晰的定義,而中華民族將道德具體化到非常細緻,結果是中華民族被其它民族視為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
 
因此,智慧可以涵蓋道德,但道德無法涵蓋智慧。
 
(摘錄自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不同的對錯標準來自於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另特此補充,道德為非正式公共機制,非正式即指無法律或權威能判定正確與否,而公共機制指所有場合都能套用的準則。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範疇。』
 
『Morality (from the Latin moralitas "manner, character, proper behavior") i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ntentions, decisions, and actions between those that are "good" (or right) and those that are "bad" (or wron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ity is ethics. A moral code is a system of morality (according to a particular philosophy, religion, culture, etc.) and a moral is any one practice or teaching within a moral code. Morality may also be specifically synonymous with "goodness" or "rightness." Immorality is the active opposition to morality (i.e. opposition to that which is good or right), while amorality is variously defined as an unawareness of, indifference toward, or disbelief in any set of moral standards or principles. An example of a moral code is the Golden Rule which states that, "One should treat others as one would like others to treat oneself."
 
File:Maat.svg
 
Maat, to ancient Egyptians, personified the virtue of truth and justice. Her feather represents truth』

 
我們對大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爭論,並不表示雙方的論證都是『對』的 ,人腦裡的世界最終都要被真實世界篩選,其中只有一個觀點最接近真實世界(這個時候有些人喜歡用『真理』這個詞,古月語則寧願用『真實世界』這個詞),真實世界不可能既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那樣。這並不符合生命起源的事實,如果真實世界可以既是這樣,也可以是那樣的話,例如,一個物件既可以給生命營養,也可以毒死生命,生命應該如何選擇,生命不可能選擇既吃也不吃,這是一個甚麼動作呢,這僅僅是人腦裡的一個動作,真實的動作只能在吃與不吃中選其一。其實任何人的動作在某時某刻只能是唯一的一個。
吃與不吃之間並不存在『中庸之道』。
 
所以,人們在爭論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必須表明自己的思維準則。一個無神論和一個有神論的爭論,也是這樣。所以古月語見到每一個大宗教宣稱自己的神是宇宙間唯一的,單單是天主教就自己在爭論到底是不是三位一體:
File:Shield Trinity (zh-hant).svg
 
古月語覺得好笑的是,三大宗教三個神,但他們都堅持宇宙裡只有一個神。佛陀不是神,是得道高僧,原來佛並不是一種宗教。古月語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當對某一件真實世界裡的物件組態的一個論點能夠被質疑的時候,說明這個論點已經沒有完滿的可信性。其實每一個單一神論的宗教都在否定別的宗教,結果也是在否定自己。但是,這個認識論的前提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社會現象是更複雜的現象,至今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答案。其實真實世界是唯一的, 人腦裡的世界是無數的。我們對一個現象還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並不表明一定要訴諸神才可以解決。也並不表明所有的詮釋都是對的。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真理」到底是甚麼樣的意思?

發表  古月語 26.12.13 13:12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已故美國牧師Ralph W. Sockman的這句話轉來的:「The larger the island of knowledge, the longer the shoreline of wonder.」 十九世紀法國的作家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的話:「There is no truth, there is only perception.」
 
古月語對Sockman這句話的理解是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給問題找到答案的時候,記得給自己提這樣的問題:「是否真的如此?」對Flaubert,古月語的理解是:真正的答案只能在真實的世界裡找,而不是在人的腦裡找。
 
鵝是卵生動物,這句話是常識,不叫「真理」。越是接近感官體驗的知識越是真實,越不易顛覆,除非更精確更敏感的儀器可以取代人類的感官。越是長篇大論,尤其是關於社會問題的理論,越是有人喜歡標榜為「真理」。知識是人腦裡的世界,是已經在可能長的時間內,在人類所能及的空間內是已經被證實了的人腦裡的某一部份的東西。科學,罕有人標榜它是真理。伽利略1610年觀測到的環繞木星公轉的四個衞星,證明並非所有天體均環繞地球旋轉。有人說伽利略追求「真理」,因為當時主流觀點是地球中心說,也就是說當時人們認為地球中心說是「真理」,伽利略的發現否定了地球中心說是真理。為甚麼要把人類在認知世界的漫漫長路上的一知半解稱為「真理」呢?
 
任何陳述、觀念、道理並非一定為真。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真理」並不能證明為真,還常常是一種誤導,例如馬克思的社會觀。如何證明一個陳述、觀念、道理為真?證明與相信是不同的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因為信的人多了就是真的,歷史上好多主流觀念在當時的條件下大多數人都認為真,後世卻證明為偽。所謂「證明」有兩個途徑:理論證明,或在真實世界找到對應關係。
 
理論證明,也是邏輯證明,先設定一個假設,它可以稱之為公理,這個就是必須是在真實世界裡找不到任何抵觸之處。然後以已經被公認的邏輯程序推論出來。也可以用反證法,即如果不成立的結論將和已知定理抵觸。有人說,有種假設是不能從任何已知的理論導出,也不能清晰的說明它違背人們的常識,例如,上帝的存在,他們把這樣的假設稱為真理。簡簡單單的五個字,是不能證偽。但說到上帝無所不能,卻是一個悖論。馬克思主義的假設是辯證法裡的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可以被證明是將一個極端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延伸為普遍的現象。因此從這個假設出發得出的結論是荒謬的。
 
通過人類的感官可以感覺、感受的即為真。不能「指鹿為馬」,因此是任何人都能有同一的感覺、感受。有些神蹟,並非是任何人都可以感覺、感受得到,因此不能為真。一個實驗的新發現,任何人在相同的條件下都可以重複得到同樣的實驗結果,才能為真。
 
赤色分子認為老馬的理論是「真理」,约翰福音14: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還有甚麼可以被人稱之為「真理」的?顯然,越是複雜,越是無法被證實為真的道理,才會有人稱之為「真理」。世界上有甚麼可以被證實為真的「真理」?沒有,可以被證實為真的都已經被人認為是科學定律、定理或常識。
 
漢語裡的「真理」,在英語裡被寫成「truth」。漢語裡的「真理」是由「真」和「理」合成。「真」是真實世界的「真」,「理」是人腦裡世界的東西。在人口裡的「真實世界」,其實一樣是人腦裡的世界。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也是人和人之間訊息交流的工具。人類為了識別,也為了更好的記憶,用語言裡的不同語音和字符標籤了真實世界裡的形形色色的物件組態。這個標籤是人類給真實世界加上的,和真實世界沒有任何內在的關係,僅僅是標籤而已。當這個標籤只是涉及物件組態本身的時候,實際上是感官的感受標籤,因此有真的意味。而真實世界裡的各種物件組態之間的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關係,人類也用複雜的語言組合來標籤,這個標籤就是「理」,不很複雜的語言標籤,叫淺白的道理,複雜的語言標籤叫做深奧的道理。因此,「理」是如假包換的人腦裡世界的東西。前面說過,感官感受得到的東西,雖然是通過腦袋,但真的程度的高的,也容易證明。「理」的證明就十分繁瑣了。像龐加萊猜想的證明就拖了一個世紀才能從理論上無懈可擊的證明為真(波普爾認為數學不能被證偽,所以不是科學,古月語不認同他的觀點)。為甚麼龐加萊猜想沒有人稱為「真理」而只稱為猜想,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必須被證明為真或為偽才行,不存在「中庸之道」。在漢語裡,為真的感受或為真的簡單道理,罕有人稱之為「真理」,反而複雜的無法證明為真又無法證明為偽的道理有人動輒的稱為「真理」。Truth是形容詞true的名詞。漢語常常將truth譯為真相。因此,在西方,常識也被稱為truth。
 
(摘錄自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語單詞truth被從老英語 tríewþ、 tréowþ、 trýwþ、 中古英語 trewþe,到古高地德語(800-1100年間南德所用) triuwida,古北歐語(700-1400年間挪威, 冰島語)tryggð 同源。像troth(誓言),它是-th true形容詞化的名詞(舊英文 tréowe)。(古月語譯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英語單詞true的是從舊英語 (西撒克遜) (ge) tríewe、 tréowe、 同源到老撒克遜 (gi) trûui、 古高地德語 (ga) triuwu (現代德語 treu"忠實")、 古北歐語 tryggr、 哥特式 triggws,都是從原始德語 * trewwj-「有誠意」,或許最終從PIE * dru-「樹」,「堅定不移的橡木」的概念 (例如,梵語「dru」樹)。古北歐語 trú,「誠信,word 的榮譽 ;宗教信仰、 信念」 (古英語troth「忠誠、 誠實、 誠信」,和Ásatrú比較—是一個現代名稱,指一個現存的民族宗教它擁土生土長的多神精神信仰)。(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因此,truth,涉及品質「信實、 富達、 忠誠、 誠信、 真實性」,「與事實或現實一致」,在盎格魯撒克遜由sōþ 表示(現代英語sooth)。(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除英語外的所有德國語言已經介紹了truth「逼真度」和truth「真實性」術語上的區分。為了表達"真實性",北方日爾曼從「sanna」「斷言,申明」選擇派生的名詞,而大陸西日爾曼 (德國和荷蘭) 選擇 wâra延續「信心、 信任、 契約」(同源到斯拉夫 věra「(宗教) 的信念」,但受拉丁文--The Latin Word Verus has many meanings, mainly: true, real, proper, right.—影響)。羅曼語言使用跟隨拉丁語 veritas,儘管希臘elethia(Aletheia is a Greek word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unclosedness", " unconcealedness", "disclosure" or "truth")、 俄羅斯pravda{真理報}和塞爾維亞 istina 有單獨的詞源起源。(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真理最經常用於表示符合事實或現實,或忠於原本或標準或理想。通常理解真理的反面是謬誤,其中,相應地,還可以用於邏輯、事實或倫理意義。真理的概念是在各種場合討論和辯論,包括哲學和宗教。許多人類活動取決這個概念,是假設而不是討論的主題,包括科學、法律和日常生活。(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各種關於真理的理論和意見繼續在學者、 哲學家和神學家之間受爭論。語言和文字是人們之間傳達資訊的一種手段,用來確定什麼是「真理」的方法被稱為真理標準。有不同訴求像是甚麼構成真理這樣的問題:甚麼事情是有能力確定(truthbearers)甚麼是true 或 false ; 如何定義和查明真理;基於信仰和經驗為基礎的知識扮演的角色;和真理是否主觀的或客觀的、相對的或絕對。(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Nomenclature, orthography, and etymology)
 
問題是甚麼是適當的基礎決定甚麼樣的字、符號、思想和信念可能恰當地考慮為 true,是否是由一個人或整個社會,是由下面列出的五個最普遍的實質性理論(融貫論、符合論、構造論、共識論)處理。每個理論提出了由著名學者廣泛共用的觀點。(古月語譯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Major Theotries of Truth )
 
然而,實質理論不普遍被接受。最近制訂了「緊縮」或者「極簡主義」理論的真理已成為舊的實質理論的競爭對手。極簡主義推理中心圍繞概念的詞像對語句不會斷言關於它的甚麼重大意義,例如,任何關於其本性的事。極簡主義推理意識到真理作為標籤應用到一般話題表示協定,強調訴求,或形成一般假設.(古月語譯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Major Theories of Truth)
 
所有主要的實質理論或強理論將真理視為具有本性的某種東西、現象、事物或者一種人類經驗,該理論認為關於真理有重要內容值得談論。這些理論提出的觀點被哲學家普遍認為能在某些方面應用於由人類交互作用中觀察到的事件組成的廣泛集合,或者為與人類經驗中的真理觀念相關的議題提供重要而可靠的解釋(因此稱為強理論)。近來出現了所謂緊縮理論或最小理論,它們基於以下觀念,術語「真」應用於陳述並沒有斷定關於陳述的任何重要的東西,例如陳述的本性。「真」不過是個標籤、談話工具用以表達贊同、強調主張或構成某種概括。(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7%90%86)
 
回顧關於真理這一課題的思想史,並關注那些早就研究時至今日仍是該課題前沿問題的思想家們是一個接近如真理這樣複雜哲學問題的有效途經。本引言即採用該方法,聚焦於真理問題中的幾個重要主題。(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7%90%86)
 
真理與意義的主體通常認為密切相關,只有有意義的事物才能有真和假。這一關聯在古代就確立了,而現代在語義學、特別是形式語義學中成為準則。另一長期令人感興趣的關聯是真理與邏輯有效性的關係。「因為邏輯最基礎的概念是有效性,而它可通過真與假來定義。」(涅爾夫婦,16)。鑒於它們與真理的關聯,探討一下意義與有效性有利於明確真理的性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7%90%86)
 
在古代殘篇Dissoi Logoi中,作者顯然試圖證明一致地談論真與假是不可能的。他所提出的使讀者困惑的謎題之一引用了以下情形,「我是入會者」這樣一種語詞形式,A說可能是真的,但B說可能就是假的了。如果一個人觀察到謂詞真或假並不應用於語詞表達式或語句,而是語句所表達或陳述的命題的話,遠離這樣的困惑顯得十分容易(涅爾夫婦,16)。這個例子闡明了兩個令當代人感興趣的主題。其一,從抽象命題到具體語句的變化。其二,特殊種類的符號的性質,如例子中的代詞「我」,它通常被稱為指示的或索引的。(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7%90%86--引言)
 
真理是哲學家面對人生的意義、存在問題的時候無法繞過的概念。許多哲學家都自詡代表真理,然而彼此之間可能毫無共同之處,甚至針鋒相對。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自稱自己的觀點是真理。探求真理可能是人類的本性之一,然而有意識地區別真理與謬誤,始自巴門尼德關於「真理之路」與「意見之路」的區別:「真理被認為是永恆的、不變的」,這也是對真理最通俗的描述。第一次對真理進行哲學思考的是亞里士多德,近世幾乎所有真理理論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學》中記述了他的名言:「是什麼說不是什麼,不是什麼說是什麼,這是假的;是什麼說是什麼,不是什麼則說不是什麼,這是真的。」(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7%90%86對於真理的哲學探討)
 
巴門尼德描述現實的兩個視圖。在「真理的道路」的 (這首詩的一部分),他解釋了現實(鑄造作為「甚麼-是」) 如何是一個、 變化是不可能的,而存在是永恆,是統一、必要的和不變。在「觀點的道路」他解釋世界的出現,人的感官系統導致構想,是虛假、 欺騙性的。這些想法強烈影響整個西方哲學,或許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過它們對柏拉圖的影響。(古月語譯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menides)
 
關於truth的蘇格拉底、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想法都被一些作為與對應的理論相一致。在他的形而上學,亞裡斯多德說:「要說的是它不是或的什麼不是它是虛假的雖然說的什麼是什麼和什麼不是它是不是真正的」。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全書的收益的亞裡斯多德說: (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Ancient history)
 
亞裡斯多德聽起來更像真正的函授理論家在類別 14b14 12b11),他在談到「根本的事情」,使語句真正的意味著這些「東西」(pragmata) 是邏輯結構的情況或事實 (即,他坐在他不會坐)。最具影響力是其索賠中 De Interpretatione (16a3) 的思想是「likenessess」(homoiosis) 的事情。雖然他無處定義真理的思想肖像到一件事或事實,很明顯這種定義會好適合他整體的哲學的思想。在柏拉圖 (Cratylus 385b2,京東 263b) 發現非常類似的語句。](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Ancient Theories)
 
在印度教,真理被定義為「不變」,「即無失真」,「那種超越時間、 空間和人的區別」,「那,彌漫宇宙中所有其恒常性」。例如人類的軀體,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改,因此不是完全真實,印度教聖賢的有很多的引用、 屬性和真理的解釋不同的方面的真理如「Satyam eva jayate」(如印度的國家座右銘)的(truth獨自 wins)「Satyam muktaye」(真理解放),「薩蒂亞」 是 'Parahit'artham' va'unmanaso yatha'rthatvam' satyam「(薩特雅是仁慈用單詞和心靈於其他人的福利或換句話說責任感也是真理),」當一個牢固確立在講真理,行動的成果也屈從於他(佛經數 2.36 patanjali yogasutras),「真理的臉上覆蓋著金碗。揭開它,啊Pusan(太陽),這樣,我有我的責任 (satyadharma) 作為真理可能看到它!」(Brhadaranyaka V 15 1-4 和簡短的 IIsa奧義書(印度最古文獻"吠陀"聖典的最後一部分) 15-18)。真理超越沉默(Manusmriti),等等。和其它詞彙,satya以修正者行動,像「終極」 「超低」或「至高」或更文雅「至真」,暗示純潔和卓越。例如,satyaloka是 「至高的神」而satya yuga是 「黃金時代」或印度教四個宇宙循環紀元中最好的,等等依此類推。(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Ancient Theories)
 
單詞「true」和「真理」的古希臘起源有一些一致定義整個大跨度的歷史也往往與邏輯、 幾何、 數學、 扣除、 感應和自然哲學的主題相關聯。(古月語譯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th-Ancient Theories)
 
康德說: 「真理,就是說,由認知的共識裡與它的物件一致。由於這只是有名無實的定義,我的認知,來計算為真(true),是假設同意它的物件。現在我可以和物件比較我的認知,然而,僅僅是因為認知它。因此我的認知應該確認它本身,這是很不足夠的真理。因為物件是在我以外,認知卻是在我之內,所有我還可以通過判斷是否我對物件的認知一致於我認知的物件。古人稱這種圈子解釋 diallelon(循環定義或論證)。其實邏輯學家總是被懷疑論者責備這個錯誤,他看到以這一真理的定義這就是當一個人在法庭面前作出的陳述,和對證人做如此投訴沒有一名證人是他熟知,但他想要建立他的誠信通過維護一個他叫作為證人的人是誠實的人。這一指控是基礎。所顯示問題的僅有的解決沒有資格是不可能和對每個人」Kant said:”Truth, it is said, consists in the agreement of cognition with its object. In consequence of this mere nominal definition, my cognition, to count as true, is supposed to agree with its object. Now I can compare the object with my cognition, however, only by cognizing it. Hence my cognition is supposed to confirm itself, which is far short of being sufficient for truth. For since the object is outside me, the cognition in me, all I can ever pass judgement on is whether my cognition of the object agrees with my cognition of the object. The ancients called such a circle in explanation a diallelon(Diallelon is a noun that refers to a tautological definition; a description which contains the word described; the definition of a term by means of another which is defined by means of the first. It simply means defining in a circle. •  Logic. A fallacy in reasoning in which the premise is used to prove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onclusion used to prove the premise.). And actually the logicians were always reproached with this mistake by the sceptics, who observed that with this definition of truth it is just as when someone makes a statement before a court and in doing so appeals to a witness with whom no one is acquainted, but who wants to establish his credibility by maintaining that the one who called him as witness is an honest man. The accusation was grounded, too. Only the solution of the indicated problem is impossible without qualification and for every man” (Kant, Immanuel (1801), The Jäsche Logic, in Lectures on Logic.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 Michael You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557-558.).

 
「真理」是一個自古以來爭論不休、定義混淆不清的術語, 當我們的觀念、道理為真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以「真理」名之,它名正言順的是科學定律、定理、常識。只有那些無法證明為真的信仰、信念,為了吸引追隨者才會被冠以「真理」。我們實在是到了可以將「真理」拋到垃圾桶的時候了。 免得被人利用來愚弄人民。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峰梓 27.12.13 0:01

.
所謂“真理”。詞典說『真實不變的道理』。
問題就出在“不變”之上!
世界不是靜止不動的。動則變!何來有不變的“道理”?所以“不變的道理”是不“真實”的。
由此證明“真理”—— 『真實不變的道理』是不成立的!
應該是『可變(不斷完善)的真實道理』!
可見“真理”并非絕對的而是相對而言的!

科學所得出的結論,諸如定理,公式等夠得上真理吧,同樣都是相對而言的。
一頭牛加一頭牛等於兩頭牛。若加入時間因素,它的答案可以是不定數。
平行線永不相交,卻發現(證明)相交於無窮遠。
數理方程能夠解決問題,證明是夠科學的。一旦邊界條件或起始條件改了,或者說產生突變了,這數理方程解決不了問題了,……。
當發現最大速度存在大於光速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得修正。

可見,真理在不同時、空可以成為非真理。
若沒記錯,有說科學建立在“懷疑”的基礎之上。
竊認為不如說:“真理(包括科學在內)”,只有“懷疑”才能促使其不斷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峰梓 在 28.12.13 0:04 作了第 1 次修改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關於「真理」(二)

發表  古月語 27.12.13 23:39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人們還是不習慣這樣的世界觀——對世界的最基本看法:源訊息和鏡像訊息。
 
這兩個概念可以導出我們所接觸的世界有兩個:「真實世界」和人腦裡的世界。真實世界為甚麼要打引號,是因為一般來說當我們說「真實世界」這幾個詞兒的時候,這個世界仍然是在人的腦裡,我們通過感官可以感受到真實世界,但就在我們通過感官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通過腦袋瓜的時候,所以它首先是在人腦的世界裡。我們說通過感官建立起真實世界和人腦裡的世界之間的對應關係,如果我們無法建立起這樣的對應關係,那麼我們腦裡有關的東西就沒有真實做依據。這樣的一個真實世界和腦裡的世界之間的關係是通過語言來標籤的,沒有語言,真實世界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有人腦裡的世界。對應關係讓真實世界獲得了意義,意義也只是對人類而言,這個正是人擇原理的精髓,也讓人類理解了世界,沒有人類,沒有語言,世界根本不會有任何意義。這樣的一種世界觀古月語相信是古月語第一個利用人擇原理將它想通了,說清楚了,以前的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唯物主義,甚至是人擇原理都不曾說清楚。因此,正像皇上說的,我們在將「真理」這個詞兒拋棄的時候,也同時將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徹底的唯物主義這四個詞兒拋棄了,但仍然保留人擇原理的最本質的東西,古月語將它脫胎換骨了。
 
因此,真實道理根本就是一個怪胎,道理是人腦世界裡的東西,真實又是甚麼意思呢?它是指真實世界裡的真實。當人們對皇上說真實世界裡的腦裡世界,皇上摸得著自己的腦袋瓜長在別人的脖子上嗎?這個就叫做摸不著頭腦。從這裡看,「真理」也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還捨不得丟掉?沒有「真理」,一點都不影響人們的思維,我們有科學定律、定理,常識。當然我們還有一些最原始的前提做思維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古月語常常問的:我們在應對世界的時候,我們腦裡應有的最原始的根據。這個思維的最原始前提是不能證明的,但古月語仍然不認為它是「真理」。這樣的哲學課題有機會再說。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關於「真理」(三)

發表  古月語 29.12.13 11:46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任何學說、理論、說教、說法、概念、想法,都必須使用語言表達,語言是一種標籤,既是真實世界的標籤,也是腦裡世界的標籤。這個標籤不但是真實世界和腦裡世界之間的橋樑,也是腦裡世界之間,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橋樑。因此語言所表達的學說、理論、說教、概念、想法百分之百是腦裡世界的東西,但卻不見得就一定是真實世界裡的東西。因此,腦裡世界比真實世界大得多,也因此,學說、理論、說教、說法、概念、想法都存在一個真偽的問題,必須證明為真,即證明它是真實世界的標籤,或證明它為偽。
 
對於真實世界裡的物件組態的標籤,證明它為真或為偽一般來說是不成問題(上帝是一個例外,無論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都不認為它是物件的標籤),因為它本來就是公認的物件組態的標籤,但是,對於道理,即物件組態之間的關係(會不會還有人並不是這麼想:道理就是物件組態之間的關係?),純粹是腦裡世界堆砌出來的,要證明它標籤了真實世界裡的某些物件組態之間的關係,就必須按公認的程序花功夫去證明。
 
上帝,或者是神,也有人指是超自然力量,無論是無神論或有神論都不會認為它是一個物件組態的標籤。物件組態是自然界裡的東西,上帝或神沒有人認為它是自然界裡的東西,區別僅僅在於:有神論認為它是自然界和人腦之外的東西,無神論認為它僅僅是人腦裡的東西。蘋果是一個物件或物件組態,鬼就不是物件。
 
但是,上帝的存在,嚴格來說,或按哲學的要求來說,「存在」一詞是指真實世界,上帝的存在到底是指甚麼,有神論者可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他們也認為是「真實」的,因此他們「心中」(「心中」一詞在有神論者心中是甚麼意思,多彆扭,對有神論者,「心中」是非常複雜的詞兒,以致有加引號和沒有引號的分別)的真實和無神論的心中並不是同一個標籤。但是,上帝的存在,他們肯定是當做一個「真理」。
 
這是為甚麼「真理」一詞在人們的心中是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兒。有神論認為是「真理」的,無神論並不一定認為是「真理」,但是到現在,梵蒂岡教廷已經承認,科學理論,例如哥白尼中心說不再是異端,真相、常識是真實的。
 
那麼,古月語的這些說法是不是真的?源訊息、鏡像訊息、人腦裡的世界,真實世界和人腦裡的世界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真的?可以證明為真嗎?
 
例如古月語說,悖論只存在於人腦裡,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這個說法是真的嗎?你承認波普爾的證偽說法嗎?他說,能夠證偽的,他的意思是可以提供途徑去證偽,就是科學,但是一旦證偽了,它就不再是科學了。似乎自相矛盾。而不能證偽的就一定不是科學,例如,上帝的存在不能證偽,因此不是科學。波普爾也認為數學是無法證偽的,因此數學也不是科學。古月語相信波普爾的思維不夠慎密,他忘了好多科學理論,實驗,甚至是常識 都離不開數學,豈不是科學理論、科學實驗、常識都不是科學了?古月語只是例舉了波普爾證偽說法裡的紕漏,按照波普爾自己的證偽說法,因此古月語給波普爾的證偽說法證偽了,因為波普爾曾經舉過這麼一個例子:「天鵝都是白的」,只要有人見到一隻天鵝是黑的,這句話就被證偽了。
 
因此,古月語認為,波普爾的證偽說法不能成為一個說法是不是「真的」的判別標準。一個說法我們不能證明為真,也不能證明為偽,我們應該對這個說法以中華民族的孔教的「中庸之道」態度對待嗎?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峰梓 30.12.13 10:27

.   
哲學多數人感到枯燥,可能也不少人感到興趣。讓峰梓在此調劑調劑。

一般人說“雞蛋裡挑骨頭”,表示沒事找事;白費心機!
倒是有點道理。如果不是特地培製,萬只雞蛋中也難得有一只“屈頭雞仔蛋”。
偏偏“盲雞啄到大條蟲”。吹咩?!就像六合彩,買一注就中了一樣。

開場白說完。
小古“真善美”三字,寫得真好,筆鋒蒼勁有力。峰梓乘火箭也望塵莫及。是真的!
從中“挑挑骨頭”吧,真巧,竟然也有得好挑。

MC曾經說過(原意),豎的哪一筆寫得直,下了不少功夫。
當時,外行人峰梓不以為意。現在MC和小古,給峰梓上了生動的一課

“真”那兩豎,左歪,令得整個字都顯得左傾了。
下面一撇和一點長短不一,左右要取得對稱是不可能的。只可能令其平衡。怎麼做?把點往下稍移便可。
不信!別那麼快否定,移移看再說不遲。

本來已左傾,再往左失重心,“真”給人擔心它快將倒下!

有一種說法:字如其人。未必吧?!

左傾給人的印象是“偏激”。偏激好不好?這就要看對象和對甚麼偏激。
又有一句話:矯枉過正。
所以,對極右偏(左)激,“中庸”了。若對極左偏(左)激,那“真”字唯有躺下了!

下面的哪一撇,峰梓欣賞“真”的哪一撇,“美”字的哪一撇,好像來不及或忘了提筆似的。少了剛中蘊柔的美。同意嗎?

“善”字,再挑骨頭,要借助放大鏡了。能修修“口”,就美上加美。稍微加大一點點,讓“基礎”厚實“些,就完美了。

“善”和“美”字,上面兩點,若加大那麼丁丁點就會成為敗筆。還好,沒出現。

橫的“擔挑”不要過分一頭高一頭低,否則,似乎要人幫忙給力似的感覺。

Ok,口水噴乾,小古不給Kopi錢,只好就此作罷。請請!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皇上春心盪漾想選美

發表  古月語 30.12.13 15:07

   
皇上激素回勇,春心盪漾,微臣打造一眾美女,環肥燕瘦,端莊淑女有之,小家碧玉有之,野性刁女有之,想必有一款合皇上心意。其實,原來的三美是正選,皇上老眼昏花。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峰梓 31.12.13 8:17

.
看來存心胡鬧,膽大包天!
竟敢拿吃毒奶長大的大頭丫頭們來充數。
骨架比例沒按“黃金分割”原理處置,能美到那裡去?!
細“擔挑”能挑得起嗎?一起肩非斷不可!
再就是骨架不夠正,犯忌!……
勉強從矬子裡頭挑大個。
樓上中間那個,賜給小古勉強尚可陪同去接見外賓。
樓下最右的那個,屬那一派的女俠,功架十足,打出一個“童子拜觀音”,左腳下蹲右腳飛起。真擔心小古被踢下床!
乏“善”可陳。左,張嘴呆若木雞;右,上面壓得只好扁嘴呻吟,不過還配得上小古有餘!

請看三個字的黃金分割如何分配:

“真”、“善”、“美”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這些書法是甚麼人寫的?

發表  古月語 01.01.14 0:06


古月語是問甚麼人寫的,而不是問是誰寫的,書法家這三個字並不是古月語想要的答案,皇上肯定猜不出。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峰梓 01.01.14 5:26

.
凡是拔尖的這個家那個家的,對日常俗事總是“一竅不通”(僅是一竅)。
煮熟一個雞蛋需時五分鐘,一起煮六個蛋,花了半小時。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算術題,還能難得住,微積分的發明者嗎?
一種東西,只能通過相應的通道,絕對不可亂套。這就是嚴謹!小貓走小洞,大貓就不能走小洞;大貓走大洞,小貓就不……啊喲,不能走大洞才怪,哈哈哈哈。這下子這個洞(竅)通了!
一個馬克思主義世界排名第二的人物問,我們煮的牛奶熟了吧?問路予盲,面面相覻(qu),當牛奶熟了,已經滾掉了一大半!

小古竟然問『甚麼人寫的』?要是峰梓回答了,都搞不清誰把誰的身份提高了。
於是找Kaden回答。五歲不到的他,很清脆地說:“中國人寫的!隔壁那個Uncle唔識中國字,不是他寫的”!
幸虧峰梓沒答、不上當,否則IQ連孫子都不如。而掉進小古設的“陷阱“裡頭。於是有人偷偷捂着嘴巴笑到連隔宿的東西都反方向從嘴裡噴了出來。Wow!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雞蛋是不是雞生的?哈哈

發表  古月語 01.01.14 10:20


當古月語問「雞蛋是甚麼生物生的」? 古月語肯定患了老人癡呆。當古月語僅僅從語言上問「蛋是甚麼生物生的」,這個問題可能是生物學的知識,答案起碼一籮籮,從壁虎到魚類都是,鯨魚例外,因為鯨魚不是魚,其實可以簡而言之:卵生生物。但是當古月語拿了一顆蛋在手,問這是甚麼生物生的,答案只有一個。
 
初初想這樣的一個問題放在這裡似乎是打岔。其實不然。記得華先生將智慧和道德比喻為生物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關係。古月語論證了這種比喻並不恰當。我們探索兩個物件組態之間的關係的時候,不是先找出世上有甚麼類似的關係,而是先找出每個物件組態的緣起和演變,才是正道。前者古月語稱之為唯象說,後者古月語稱之為唯源說。
 
說到這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矣。誰不知道孩子是他媽媽生的?但是,孩子卻不一定是他爸爸生的。
 
到此,古月語發現,口口聲聲弘揚中華文化的人不知道中華文化的精深在何處。他們的所謂弘揚,只不過是維繫語言的純血統而已,他們將語言誤當文化了。而懂得中華文化精深的,很少會將弘揚掛在口上,一個漢字的書法可能已經是幾年的功夫,因此從不侈談弘揚。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這三幅畫又是甚麼人作?

發表  古月語 01.01.14 23:25


古月語是問甚麼人作的畫,而不是問是誰作的,畫家這兩個字並不是古月語想要的答案,皇上應該猜得出了啩。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回復: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發表  峰梓 02.01.14 6:06

.
誰=甚麼人。
既然強調問的是“甚麼人”而不是“誰”。那麼重點就落在“人”上!Kaden都懂,而且已作出明確回答,不是隔壁哪位叔叔。
至於小古心目中的那位,相當於“睡夢中的情人(具體人)”,不同於“夢中情人”。
前者是涉及事情的人,而後者是……哈哈,心照啦。
小古不說,峰梓何必多言。破壞了情趣!
讓他們去猜,不是更“神秘”。猜不着,可立刻入睡,暫當“狗仔隊”,跟在小古後面,必能看到“情人”是誰,可能兩個都見到了。
更好玩、最妙是還有自動“對號入座”者。
.
峰梓
峰梓

文章數 : 304
注冊日期 : 2012-11-07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都是韓國人的最近作品

發表  古月語 02.01.14 17:52


古月語是用激將法,但是老年人因為荷爾蒙,激將法往往沒用。哪怕天下風起雲湧,我自冷眼看世界。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度的人曾經使用漢字,遠古可能與中華民族同源,有同樣的文化緣起。或者後來又有中華民族的移民,或者他們曾經羡慕中華文化的精深特地到大陸內地學習。書法和水墨畫是學習的首選,詩詞也是熱門。這個跟所謂的『弘揚中華文化』毫無關係。『弘揚』是不管人家願不願意就灌輸,而灌輸的並不是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些『弘揚』者將語言和文化混淆了。

朝鮮半島上的居民,他們的名字如果用漢字寫出,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姓氏,他們所有的姓氏應該來說都是來自漢族,但他們應該大部份是金氏、李氏、朴氏、尹氏的後人,其他的是較後才從山東、遼寧等移民過來。這些後來移民者,也有不少是文人,中華民族裡稱得上是文人的,不會僅僅是認定幾個大字而已,他們也沒有甚麼弘揚中華文化的大志,他們將中華文化帶到居住地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沒有甚麼民族使命那麼『偉大』。

一兩年前,當南韓向聯合國申請將繁體字列為他們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古月語曾經在心裡嘀咕,關卿底事?中華民族後人當垃圾丟掉的東西,人家卻當民族的寶貴遺產。前兩天參觀在中央圖書館舉辦的第三屆韓國香港澳門美術展,古月語見到了韓國人的美術創作,漢字書法,和水墨畫竟然也不少,上面是古月語很欣賞的一部份,都是新近的創作。沒有想到,在韓國『去漢化』,仍然有不少人繼續搞漢字書法創作,好水墨畫創作。南韓,或朝鮮的文字,看看上面的這幅水墨畫,是不可能成為藝術的,能夠成為藝術的就是漢語的繁體字。

古月語有點擔心,他們可能很快就會再向聯合國申請將漢字書法和水墨畫列為他們的世界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的後人將愧對祖先。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華祁石的回應 (十四)

發表  paulwah 04.01.14 8:49

古月語與峰梓先生們:

我真沒有想到,在這個過年過節的時候,您們還那麼勤勞地上網。我能和您們在網上交流,是一大快事,是高水準的娛樂與消遣,及很好的、研究學術的機會。

古月語先生寫道:“有神論並不一定是心中有一個具體的神,他們只是認為宇宙間有一種力量是人類無法認知的,它控制了宇宙的變化。古月語倒是認為宇宙的組態是由宇宙裡所有物件組態相互作用的結果,宇宙間的一切現象只能在宇宙裡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在宇宙外去尋找。” 我十分同意這個看法。當然,這個神在宇宙內還是在宇宙外,是否神在主宰宇宙的一切,誰也不知道。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人腦裡的世界最終都要被真實世界篩選,其中只有一個觀點最接近真實世界(這個時候有些人喜歡用『真理』這個詞,古月語則寧願用『真實世界』這個詞),真實世界不可能既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那樣。” 我以為,能推諸四海皆準的真實世界,就是真理。 我在回應(13)提到過:“真理是我们所認知的、可以预测现象的最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往往是與現實相符 。... 如每人都會死亡。” 真理是主观的,但若與客观事實相同,就可視為客观真理。

古月語覺得好笑的是:”三大宗教三個神,但他們都堅持宇宙裡只有一個神。佛陀不是神,是得道高僧,原來佛並不是一種宗教。“ 我以為,佛陀不光是得道高僧,而且還要圓正覺、度眾生;佛陀當然不是宗教(他有如別的宗教的先知),但釋(佛教)卻是宗教。 您又寫道:”我們對一個現象還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並不表明一定要訴諸神才可以解決。“ 太對了,這正是我身為無神論者的主張。至於有沒有神,目前誰都無法證明;無神論者只是不相信有神而耳。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證明」有兩個途徑:理論證明,或在真實世界找到對應關係。... 越是複雜,越是無法被證實為真的道理,才會有人稱之為「真理」。世界上有甚麼可以被證實為真的「真理」?沒有,可以被證實為真的都已經被人認為是科學定律、定理或常識。” 這是一家之言。 現實就是當你并不相信它時,它也仍然存在。 您寫道:“探求真理可能是人類的本性之一,然而有意識地區別真理與謬誤,始自巴門尼德關於「真理之路」與「意見之路」的區別:「真理被認為是永恆的、不變的」,這也是對真理最通俗的描述。第一次對真理進行哲學思考的是亞里士多德,... 他的名言:「是什麼說不是什麼,不是什麼說是什麼,這是假的;是什麼說是什麼,不是什麼則說不是什麼,這是真的。」... 亞裡斯多德說:「要說的是它不是或的什麼不是它是虛假的雖然說的什麼是什麼和什麼不是它是不是真正的」。“ 我在回應(13)也提到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 古月語先生現在又重複援引, 一字不差,也沒有加以陳述, 不知道是甚麼意思。 我想是因為您要照顧的事情太多了,沒有辦法專心,所以連與我引用同一個源頭的句子而不自知,再來一次。同樣是“亞里士多德”,緊隨在下面卻改用 “亞裡斯多德”,有點粗心大意。而且所引用他的話,也寫得十分難懂。是否一如您在去年12月19日 的回應中所說:“當時趕時間,所以翻譯器的翻譯古月語沒有看就照樣貼上。” 又犯了同一錯誤。總之,能推諸四海皆準的、與真實世界相附的道理,就是當時的真理。

古月語先生寫道:“為甚麼龐加萊猜想沒有人稱為「真理」而只稱為猜想,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必須被證明為真或為偽才行,不存在「中庸之道」。“ 這又是對中庸之道的誤解! 我在回應(12)已經提到過:“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折中主义,更不是缺乏原则。朱熹注释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 ... 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保留其對的一面,舍弃其不對的一面。... 中庸之道也不是走群眾路線、隨大流,因為真理往往會與少數者為伍。” 中庸之道就是站在證明為真實的一方,或追求當時認為是真實的道理。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真理」是一個自古以來爭論不休、定義混淆不清的術語, 當我們的觀念、道理為真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以「真理」名之,它名正言順的是科學定律、定理、常識。只有那些無法證明為真的信仰、信念,為了吸引追隨者才會被冠以「真理」。我們實在是到了可以將「真理」拋到垃圾桶的時候了。 免得被人利用來愚弄人民。“ 我大致同意;但有爭論的定義,多得很,我們不一定要把它們都拋到垃圾桶去,而是要繼續爭論下去,讓真理會愈辯愈明。

峰梓先生寫道:“ 所謂真理,詞典說『真實不變的道理』。問題就出在不變之上!世界不是靜止不動的。動則變!何來有不變的道理?所以不變的道理是不真實的。應該是『可變(不斷完善)的真實道理』!可見真理并非絕對的而是相對而言的!... 科學建立在懷疑的基礎之上。” 我也是這樣想,真理會隨時、空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峰梓先生又寫道:“真理(包括科學在內),只有懷疑才能促使其不斷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很有見地。

古月語先生寫道:”因此語言所表達的學說、理論、說教、概念、想法百分之百是腦裡世界的東西,但卻不見得就一定是真實世界裡的東西。因此,腦裡世界比真實世界大得多。“ 我對最後一句,不敢苟同。人接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腦袋瓜不論如何幻想聯想,超不出如來佛的掌控 (真實世界);對真實世界某一物件,腦袋瓜可以堆砌許多東西出來, 可有無數的對應, 這不表明腦裡世界比真實世界大,因為真實世界不只有某一物件,而是有近乎無窮無盡的物件。 要標籤全個真實世界,我想,我們的腦袋瓜還不够大。 古月語先生又寫道:”也因此,學說、理論、說教、說法、概念、想法都存在一個真偽的問題,必須證明為真,即證明它是真實世界的標籤,或證明它為偽。“ 這一點,我同意。

峰梓先生在欣賞古月語書法中有言: “真字的哪一撇,美字的哪一撇,好像來不及或忘了提筆似的。少了剛中蘊柔的美。同意嗎?善字,再挑骨頭,... 能修修口,就美上加美。稍微加大一點點,讓基礎厚實些,就完美了。” 我佩服您的評論,很到家;甚麼是敗筆,也說得頭頭是道。峰梓先生的書法造詣,不會淺。對古月語的故弄玄虛, 問是甚麼人寫的字,而不是問誰寫的字, 而書法家這三個字肯定不是答案。 峰梓先生也有幽默感:“小古不說,峰梓何必多言。破壞了情趣!讓他們去猜,不是更神秘。猜不着,可立刻入睡。” 使我佩服之至。古月語用激將法,對峰梓老先生起不了作用。

古月語先生寫道:“沒有想到,在韓國『去漢化』,仍然有不少人繼續搞漢字書法創作,好水墨畫創作。“ 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而在中國、越南,被稱為「書法」,在日本卻被稱為「書道」(日本把許多從中國傳過來的東西,都加上一個道字,如柔道、棋道、茶道等),在韓國被稱為「書藝」。 在韓國,『去漢化』比較嚴重, 而在日本,『去漢化』沒有那麼徹底,所以常用漢字比較多;但是在書法上,用日文與韓文寫的書法也不少,只是書寫中國的方塊字,可以表示有學問,所以要露一手。 古月語先生說得對:“『弘揚』是不管人家願不願意就灌輸,而灌輸的並不是精深的中華文化。“ 日、韓、 越南等國家吸收了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說是自願的(不用武力),因為當時中國是強國,她的文化代表強勢文化 (有如今日歐美的強勢文化一樣)。

古月語先生寫道:”讓人類理解了世界,沒有人類,沒有語言,世界根本不會有任何意義。這樣的一種世界觀古月語相信是古月語第一個利用人擇原理將它想通了。“ 恭喜!這真是一項創舉。 您在「十三說智慧與道德」中 (去年十月18日) 已經提到過:“人擇原理:這個世界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為人而設的。... 現在古月語(大言不慚)將它說清楚。” 我還是用去年十月30日的回應 (九)中那句話:“窮一生之力,我們能知道的、瞭解的東西太少了,而不知道的、不瞭解的東西卻太多了。 在此,古月語先生把人的作用估計得太高了。人在這個大宇宙下、就在這個小地球上,是微不足道的億萬生物中的一員,是很慢很慢地進化而來的;人類生存在世,是很偶然的。”

paulwah

文章數 : 31
注冊日期 : 2013-08-04
來自 : 瑞士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雖千萬人,吾往矣!

發表  古月語 06.01.14 22:49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古月語可能沒有將話說清楚:『有神論並不一定是心中有一個具體的神,他們只是認為宇宙間有一種力量是人類無法認知的,它控制了宇宙的變化。古月語倒是認為宇宙的組態是由宇宙裡所有物件組態相互作用的結果,宇宙間的一切現象只能在宇宙裡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在宇宙外去尋找。』有神論心中不一定有個具體的神,不一定是天主、不一定是真主,不一定是耶和華、但一定是一個神。最近網絡上有一個字眼頻密出現:『正能量』,實際上使用這個詞彙的人,當『正能量』就是神,是具有能量的東西,讓信眾獲得美好的生活。它和上帝不同,上帝需要虔誠的崇拜,今世給不了,來世也會給。正能量卻是今世的。但是,就像一切宗教信仰,正能量如果信的人越來越多,它慢慢會被完善化成為一個有系統的說教。所以,有神論的心中,有一個超能力的東西,凡是科學還沒有能力解釋的現象,都可以在這個神身上找到答案。所有的神都是超自然的,是人類還無法理解的現象的最終原因,因此它是在自然之外,也就是在真實世界和人腦裡世界之外的東西。

古月語不是有神論者,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古月語主張,人類——是指每個人,所能觀察現象的起因都是因為形形色色的物件組態相互作用,也就是交換的結果。有些現象,我們之所以還無法理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分析出更深層次的交換,並且證明這些交換的細節。但是,人類一定能夠分析出、並且證實這些交換的細節。

古月語發現華先生不假思索的就將前人說過的話拿來做自己觀點的依據。例如『真理愈辯愈明』這句話。耶穌說『我就是路,我就是真理,我就是生命』,這個『真理』會不會『愈辯愈明』?如果『真理』愈辯愈明,歷史上就不會發展出古靈精怪的判斷何為『真理』的理論:融貫論、符合論、構造論、共識論、緊縮論,還有甚麼『強理論』,甚麼『弱理論』,結果仍然是各持己見,仍然無法證明甚麼是『真理』。而科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正是波普爾說的因為它無法證明為真亦無法證明為偽,只是憑一個『信』字,哲學家曾經爭論過一個『problem of induction』,但哲學家並沒有給這個問題冠名為『真理』,而是冠名為『問題』。『眾生平等』沒有人堅持它是一個『真理』。一個見解,如果可以通過實驗證明為真,它就是科學理論,不再需要冠名為『真理』。

下次,古月語會詳細的闡釋古月語改造了的人擇原理。人擇原理的核心就是,真實世界之所以有意義,是對人類而言,沒有人類,世界沒有任何意義。例如一個億萬富翁,他的億萬身家,對他來說只有他還活著,這個億萬身家對他來說才具有意義。不同的是一個億萬富翁,他的壽命只有幾十年,而人類的壽命的終點還很遙遠。人擇原理的另一個推論是人類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華先生所說的人類的存在是偶然的不知根據甚麼?

還有,真實世界比人腦裡世界還大,相信華先生根據的就是人類不可能徹底的、完全的認識世界,所以,真實世界裡總有一些東西是人腦裡的世界所沒有的。但,據古月語所知,這個觀點是不可知論者的觀點。人類的文明是因為我們有比真實世界裡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人類文明:太空穿梭機、太空站、人造衛星、高樓大廈、飛機、火車、貨輪、郵輪、機器設備等等都是人造的,是真實世界原來不曾有的。古月語可以證明人腦世界裡有些是真實世界所沒有的,但華先生並沒有證明真實世界裡有一些事物是人腦裡所沒有的,華先生永遠無法證明這一點,因為當華先生可以證明的時候,這個事物已經在人腦裡存在了。這個道理是相當絞腦汁,並不能輕易的就懂。你想證明,但一旦證明得了,這個結果正好破壞您的證明,也就是證明了您是無法證明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怪圈,說明了,沒有人類,世界並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意義是對人類而言的,這就是人擇原理。古月語要在下次仔細闡明的是人擇原理如何顛覆了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顛覆了先哲所建立起來的哲學基本概念。

呵呵,人的腦袋瓜就是這麼詭異。但並不是不需要任何深入的思索都可以覺察到這個玄妙。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一——信豈是無疑?

發表  古月語 11.01.14 10:31


這次還只算是淺議人擇原理。綠字資料摘自自由的百科全書。
 
可謬論是一個哲學學說,指出絕對肯定任何知識是不可能的;或至少對於知識的所有宣稱在原則上都是錯誤的。作為一個正式的學說,它跟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為他曾以這個學說打擊基礎主義。然而,可謬論早就被色諾芬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等早期哲人所提及。另一個可謬論的擁護者是卡爾·波普爾,他以可謬論為大前提下建立了他那知識及批判理性主義的理論。近日,可謬論也被威拉德·馮·奧曼·蒯因用以攻擊分析命題的可能性。
 
跟懷疑論不同,可謬論並不提倡放棄我們的知識,我們並不需要為我們所知道的提出一個邏輯總結辯護。這樣做之所以被許可,是因為透過更多的觀測結果可以更正現有的經驗知識,任何我們已有的知識最終也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有些可謬論主義者在這前提下給出一些如數學或邏輯等公理化系統作為可謬論的例外。但餘下的可謬論主義者甚至也否定這些公理系統,因為即使這些系統在一些觀點下是不會有謬誤的,但使用這些系統的始終是人類,而人類是可能會出錯的。更重要的是,從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可見,任何完整或完備的公理系統是不存在的。即使在數學中也會存在着如羅素悖論(古月語註:理髮師只給不刮鬍子的人刮臉,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等基本悖論。不可能肯定地知道真理的理論是由約翰·杜威等人領導的教育運動的基礎,這教育運動名為實用主義者運動。
 
批判理性主義者Hans Albert曾展示了即使在邏輯或數學的範疇中證明任何能夠肯定的真理也是不可能的。他的明希豪森三重困境(Munchhausen-Trilemma——古月語註:用自己的雙手提升自己頭髮想將自己提出已經陷入沼澤的身體)闡明了欲證明任何驗証肯定真理只會陷入絕望的情況中。即使可謬論本身也不可避免地成受害於相對主義或懷疑論。
 
道德可謬論
 
道德可謬論是知識可謬論的一個特定子集。在道德客觀主義與道德主觀主義的辯論中,道德可謬論站在第三個看起來有理的立場:那客觀地真實的道德標準的而且確存在,但它們不能由人類可靠地分辨或總結出來。這避免了那個由保留「道德並不只是一個意見」的想法而衍生的,跟主觀主義靈活性有關的問題,也解釋了客觀主義不同客觀道德觀之間的衝突。這種觀點值得留意的擁護者有以賽亞·伯林(價值觀多樣主義,value pluralism)及Bernard Williams(觀點主義,perspectivism)。
 
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或循環推論(circular reasoning),係指論證之結論蘊涵前提的現象。
 
循環論證在邏輯上有效,然而待說服的對象通常並未接受前提、結論及推論過程中的所有中繼結論,此時循環論證因前提不成立而不健全(犯了乞題謬誤——古月語引註:係指使用待論證的結論本身作爲前提或使用待說服對象未接受之前提作論證的行為)。
 
古月語的這個命題:『一個論證導出的結論恰恰和論證的動機相反』(它源自『人們認知世界是通過自己的腦子,因此沒有人可以證明真實世界比人腦世界大』,人們可以不通過自己的腦子認知世界嗎?即使是通過他人的腦子,但要成為自己的腦子認知,最終仍然要通過自己的腦子。真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古月語的這個原理,這個原理就是古月語將人擇原理延伸的結論,是人擇原理的核心,正是這樣,世界只有人類存在的時候才有意義,意義是對人而言),應該叫甚麼『論證』?再看:
 
哥德爾(Kurt Gödel, 1906-1978)不完備性(theorem of incompleteness)的結論影響了數學哲學以及形式化主義(使用形式符號描述原理)中的一些觀點。我們可以將第一定理解釋為「我們永遠不能發現一個萬能的公理系統能夠證明一切數學真理,而不能證明任何謬誤」
 
以下對第二定理的另一種說法甚至更令人不安:
 
如果一個(強度足以證明基本算術公理的)公理系統可以用來證明它自身的相容性,那麼它是不相容的。
 
於是,為了確立系統S的相容性,就要構建另一個系統T,但是T中的證明並不是完全可信的,除非不使用S就能確立T的相容性。舉個例子,自然數上的皮亞諾公理的相容性可以在集合論中證明,但不能單獨在自然數理論範圍內證明。這對大衛·希爾伯特的著名的未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中的第二個給出了一個否定回答。
 
理論上,哥德爾理論仍留下了一線希望:也許可以給出一個算法判定一個給定的命題是否是不確定的,讓數學家可以忽略掉這些不確定的命題。然而,對可判定性問題的否定回答表明不存在這樣的算法。
 
要注意哥德爾理論只適用於較強的公理系統。「較強」意味着該理論包含了足夠的算術以便承載對第一不完備定理證明過程的編碼。基本上,這就要求系統能將一些基本操作例如加法和乘法形式化,例如在魯賓遜算術Q中那樣。有一些更弱的公理系統是相容而且完備的,例如Presburger算術,它包括所有的一階邏輯的真命題和關於加法的真命題。
 
公理系統可能含有無窮條公理(例如皮亞諾算術就是這樣),但要哥德爾定理生效,必須存在檢驗證明是否正確的有效算法。例如,可以將關於自然數的所有在標準模型中為真的一階語句組成一個集合。這個公理系統是完備的;哥德爾定理之所以無效是因為不存在決定任何一條語句是否公理的有效算法。從另一方面說,這個算法的不存在正是哥德爾定理的直接結果。
 
另一個哥德爾定理不適用的特殊情況是:將關於自然數的所有語句首先按長度然後按字典順序排序,並從皮亞諾公理集開始,一個一個遍歷列表,如果發現一條語句既不能證明又不能否證,就將它作為公理加入。這樣得到的系統是完備的,兼容的,並且是足夠強大的,但不是遞迴可枚舉的。
 
哥德爾本人只證明了以上定理的一個較弱版本;以上定理的第一個證明是羅梭(Russel)於1936年給出的。
 
基本上,第一定理的證明是通過在形式公理系統中構造如下命題
 
p = 「此命題是不可證明的」
來完成的。這樣,它可以看成是說謊者悖論的一個現代變種。
 
如果公理系統是相容的,哥德爾證明了p(及其否定)不能在系統內證明。因此p是真命題(p聲稱它不可證明,而它確實不能),儘管其證明不能在系統內形式化。請注意將p作為公理加入系統並不能解決問題:擴大了的系統中會有另一個哥德爾語句出現。
 
羅傑·彭羅斯聲稱「可被機械地證明的」和「對人類來說看起來是真的」的這一區別表明人類智能不同於自然的無意識過程。這一觀點未被普遍接受,因為正如Marvin Minsky 所指出的,人類智能有犯錯誤和理解不相容和謬誤句子的能力。但Marvin Minsky透露說庫爾特·哥德爾私下告訴他,他相信人類有一種到達真理的直覺方法,但因為跟計算機式的方法不同,人類可以知道為真的事情並不受他的定理限制。
 
對以上認為該定理揭示了人類具有超出形式邏輯之能力的這種觀點也可以作如下評論:我們其實不知道p是真是假,因為我們並不(也無法)知道系統是否是相容的。因此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系統之外的任何真理。我們所確知的只有這樣一個命題:
 
要麼p在系統內部無法證明,要麼該系統是不相容的。
 
這樣的命題之前已經在系統內部被證明。實際上,這樣的證明已經給出。
 
 


古月語 在 13.01.14 10:38 作了第 1 次修改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二——桶中之腦

發表  古月語 13.01.14 10:37



(摘自自由的百科全書)桶中之腦(英語:Brain in a vat),或譯為桶中之腦,是知識論中的一個思想實驗。
 
實驗的基礎是人所體驗到的一切最終都要在大腦中轉化為神經信號。假設一個瘋子科學家、機器或其他任何意識將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桶里維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級電腦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電信號,並對於大腦發出的信號給予和平時一樣的信號反饋,則大腦所體驗到的世界其實是電腦製造的一種虛擬現實,則此大腦能否意識到自己生活在虛擬現實之中?
 
這個思想實驗常被引用來論證一些哲學,如知識論、懷疑論、唯我論和主觀唯心主義。一個簡單的論證如下:因為桶中之腦和頭顱中的大腦接收一模一樣的信號,而且這是他唯一和環境交流的方式,從大腦中角度來說,它完全無法確定自己是顱中之腦還是桶中之腦。如果是前者,那它的想法是正確的,他確實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划船。如果是後者,那它就是錯誤的,它並沒有在走路或划船,只是接收到了相同的電信號而已。一個大腦無法知道自己是在顱中還是桶中,因此這世間的一切可能都是虛假的、虛妄的。什麼是真實?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個體對於客觀存在的認知或判別取決於他所接收的刺激,假設桶中腦生成一系列「測試用」反應用於檢測自身的認知,同時「系統」又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刺激作為回應,此時問題的結症就不在於桶中腦對於世界的認知,而在於「觀察者」自身對於世界的認知。自身存在的客觀性被質疑,在一個完全由「刺激」創造的「意識世界」中將形成一個悖論。
 
桶中之腦是由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書中提出。它有許多思想原型,如莊周夢蝶、印度教的摩耶、蘇格拉底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
 
這一思想影響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
 
(摘自自由的百科全書)波爾茲曼大腦是假想的產生於混亂中熵的漲落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一種低熵態。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曾提出一個觀點:如果已知的低熵態宇宙是來源於熵的漲落,那漲落中也應該會出現許多低熵的自我意識,比如一個孤單的大腦。這種孤單的大腦就被命名為波爾茲曼大腦。
 
玻爾茲曼大腦悖論[編輯]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序性相當高,熵相當低,而宇宙在膨脹這一事實又說明宇宙過去曾經處於一個熵更低的狀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明封閉宇宙的熵永遠不會減少。最可能的宇宙是一個高熵態物質分佈均勻的宇宙。但為何我們能觀測的宇宙熵如此之低?
 
對此,玻爾茲曼提出一個猜想:我們觀測到的低熵世界來源於高熵宇宙的隨機漲落。大的漲落可以造成熵很低的狀態,機率也很低,但在宇宙廣闊尺度下仍然會發生,而我們自身的存在也是來源於這種漲落帶來的低熵世界。進一步演繹就可以得出:這種漲落有可能產生一個大腦——自我意識實體,而其機率比產生我們所處的低熵世界並進化出數量巨大的大腦的機率要大得多。可以計算出漲落出我們的世界的機率是,而漲落出玻爾茲曼大腦的機率是。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宇宙中應該有很多這種孤單的玻爾茲曼大腦漂浮在無序中,他們有和我們不同的意識和記憶。因此對於宇宙來說觀測者更有可能是這種隨機漲落出現的大腦,而非人類這種進化出來的大腦。
 
 
科學之謎/奧秘?! 破解人體漂浮神話…
 nownews 2014年1月11日
http://hk.news.yahoo.com/科學之謎-奧秘-破解人體漂浮神話-134500518.html

 
人類沒有翅膀,有人曾經做過計算,如果想利用上肢的力量飛起來,人體需要空心的骨骼,大量的體內氣囊,再加上增長兩倍的胳膊和縮短一半的腿。如果要另外在後背等其他部位長出翅膀,那麼在人身上又會有更多突出的肌肉塊。這麼說來,《X戰警》中的天使同學,也無法保持電影中那樣『符合人類審美需求』的勻稱身材了。
 
根據奇趣網報導,在希臘神話傳說中,工匠伊卡洛斯父子,曾經使用蠟質的翅膀飛到空中,伊卡洛斯由於離太陽過近,被曬化翅膀墜落而死。這樣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故事,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曾經讓一位天才少年熱淚盈眶,長大後他雖然成為了一名畫家,但從未放棄飛行的夢想。
 
天才的飛行夢
 
人類史上的『鬼才』、義大利的『萬能巨人』——李奧納多·達文西,就曾經設計過蝙蝠翼狀飛行器。這是一架巨大的簡化版撲翼飛機,翼展可達11公尺,達文西希望能藉助人類上肢擺動的力量,像鳥兒一樣飛到空中,可是這一發明不但沒有成功,卻搭上了他助手的一條性命,年紀輕輕就摔死在山坡上。達文西還設計過另一架類似的飛行器,飛行員背負著這個巨大的飛行器,透過不停地蹬一個動力滑輪來驅動,而這個推動力又透過手搖曲軸得到放大,同時向提升裝置提供動力。
 
可是這一設計也只是『紙上談兵』。儘管設計者對能量傳輸做出了很精細的分析,可是飛行器和人體的重量過大,人體能提供的力量卻太小,根本不成比例。另外,撲翼飛機本身翅膀過大,扇動起來所受的空氣阻力也會非常巨大,因此根本不是一種實用的設計。
 
2010年8月2日,加拿大航空工程師發明了一種可以真正振翅飛翔的人工動力飛行器(類似達文西的第二項設計),可是僅僅能在空中飛行19.3秒。值得一提的是,飛行員還為此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嚴酷的腿部訓練,飛行結束後休息了一周才恢復體力(其實沒有摔死就已經很幸運了)。
 
既然不能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那麼在空中漂浮一陣應該難度小些吧。傳說很多瑜伽修行者都能漂浮在空中。有報導稱,在1986年的美國華盛頓,曾經舉辦過瑜伽飛行大賽,有20多名修行者進行比賽,他們最低升空0.6公尺,最高可達1.8公尺。可奇怪的是,這次比賽只留下了幾張照片,並沒有任何錄影作紀錄!
 
比賽時間距離現在也不過20多年,照片中的選手們當時還很年輕,卻沒有任何一位在賽後繼續表演。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次比賽有很大的炒作嫌疑(那時候的世界各地正好處於『神功熱』時期,在古代中國也出現過很多所謂的『大師』)。印度甚至還有專門用來修行瑜伽飛行術的學校,讓學員們體會生命中的『大歡喜』,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足以使人懸空的爆發力。可是學員們至今能做到的,只是在墊子上盤腿蹦上兩層床墊,沒有一個人能在空中漂浮停留哪怕1秒鐘。
 
單靠精神力能夠實現人體漂浮嗎?
 
很多電影中的超能力者,都有靠思維移動物體的能力(如《X戰警》、《超異能冒險》、《星際大戰》等影片的主角)。關於這個問題,由於筆者本身正在研習心理學專業,正好向腦電波方面的專家進行過請教,得出的結論是:精神力通常是無法直接轉化為明顯的物理力量的,即便透過放大設備也僅僅能做到可觀察的程度,很難做到推動物體的程度。按照牛頓定律,要想讓精神力大到能把人體抬離地面,需要至少略大於體重的上升力。可是依照力學的基本原理,單一的物體(這裡指人的身軀)是無法產生力的,這麼大的上升力要從哪裡得到呢?
 
有一則傳聞說道,在印度北方的邊遠山區納米羅爾村,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名叫巴亞·米切爾。他修煉瑜珈功有40多年了,據說他的身體能在山林上空飄浮半小時。美國的幾位元科學家和記者透過探測器拍攝,發現從他身上噴出氣體,可以將自身托起,原理和火箭推進器類似。可是足夠托起人體半個小時的大量氣體是從哪裡來的呢?在網路上也找不到任何關於這次拍攝的錄影,也沒有各位拍攝參與者更具體的資料,顯然又是一次不高明的炒作。
 
尼泊爾的一些僧侶也可以盤腿懸浮在空中,據說是使自身達到和地上岩石相同的震動頻率從而進入懸空狀態的。可是學過物理學的人都知道,頻率相同只能震碎岩石,而不會產生不接觸的受力效果。相關紀錄片中也報導,他們只能在夜間表演,而且位置固定,且不允許靠近拍攝,應該也是一種魔術。 因此,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靠精神力抗衡地心引力仍然是天方夜譚。
 
街頭,印度的『漂浮術』有什麼玄機?
 
印度街頭經常能發現表演『瑜伽漂浮術』的人,他們盤腿靜止在空中,但是都需要拄著一根桿子,而且在漂浮前還要用帷幔把自己擋住一會兒,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沒錯,他們確實使用了道具:手中那根桿子其實是固定在地上的,另一頭連著一個符合人體軀線的鐵架,該鐵架從表演者的袖子裡穿進去,延伸到他的臀部,然後還連接著一塊大鐵板,讓他可以舒舒服服地坐著。寬大的印度衣袍擋住了這些機關,地面上的攤子也掩蓋了固定在地面上的道具,讓他們看上去真能在幾個小時中都僅靠一根棍子支撐身體。
 
有的魔術師,能僅僅用一隻胳膊貼著牆面,就能在高空中不掉下來,也是用衣服中的支架和假胳膊來達到的。已故巨星麥可·傑克森,表演時將特製鞋跟上的凹槽掛在舞台的特定位置,從而做出前傾的高難度動作,和這些魔術是異曲同工的(估計搖滾天王自己也沒想到,他這項本來是障眼法的技能,讓很多狂熱的粉絲青年也的模仿出了這一『雜技』)。
 
舞台,魔術師怎樣實現人體漂浮?
 
意念搬物、讀心術、意念控制行為、發放力量球、空中漂浮術等超能力,至今都沒有得到主流科學領域的認可,反到引起魔術界的興趣。很多魔術師都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地面騰空而起,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有些魔術師能在舞檯上來回飛行,而且確實看不到支撐物。這其實也很容易:只要用兩根結實細線(魔術師的特製道具,在1公尺以外就看不到)繫在腰的兩側就可以了。至於飛行中為什麼能穿過鐵環,那只是利用錯覺把鐵環在細線的周圍繞了兩下。還有些魔術師可以在空中漫步,其實也是利用細線在『走鋼絲』——當然,他一定有出色的雜技功底。
 
人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在空中漂浮起來,那就是利用磁力或超導體。超導體是一種電阻為0的金屬(一般金屬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超導體),它可以懸浮在磁鐵之上。利用力的相互性原理,也可以讓超導體上方的磁鐵漂浮。諾貝爾獎得主、超導體專家安德列·海姆就曾經透過給青蛙注射磁性液體的方式,來讓青蛙漂浮在超導體上方,可是在現實中,恐怕沒人會接受這種漂浮能力的改造方式。
 
電磁鐵懸浮的原理和超導體類似,也是磁鐵的同極相斥。磁懸浮列車就是利用這種原理,讓兩組電磁鐵同極相斥,從而達到懸浮的效果。有些魔術師會在自己的鞋底、腰帶或馬甲中安裝磁鐵等物質,再利用舞台下埋著的電磁鐵來讓自己漂浮起來。
 
最簡單的『漂浮』是利用觀眾觀察角度的錯覺。比如魔術師側身對著大家,悄悄把靠內側的腳從鞋子裡抽出,用內側腳跟和外側腳夾住那只鞋子,內側腳尖點地,就能形成一兩秒『漂浮』的效果。用鏡子映照半邊身體,形成對稱的完整人形,只需將一側身體離開地面,也能使觀眾感受到漂浮在空中的錯覺。美國的懸浮魔術大師克理斯·安吉爾把褲子中的假腿翹在空中,自己單腿著地,從背後看也著實『欺騙』了不少觀眾。
 
太空人訓練時,為了模仿失重環境,會用大型鼓風機製造強力的風讓人體飄起來。魔術師偶爾也會用一下這招,但由於風力和風向難以精確控制,很容易造成事故。也正因為如此,在宇航員的地面失重訓練室內,牆壁與地板都貼著厚厚的軟墊。
 
除此以外,太空人們有辦法在地球上體驗真正的失重狀態。雖然如下方法非常昂貴且短暫,可是對於需要真正失重環境的太空人來說,卻是必要的訓練。如果你還記得中學物理中學到的知識,就明白在自由落體狀態下,物體是失重的,任何秤都測不出它的重量。太空人們就利用這一原理,先駕駛飛機升到一定高度,再讓飛機進行自由落體運動,這一就可以體驗10~20秒的失重狀態(當然要在墜毀之前再啟動飛機,要不然代價就更大了)。
 
後來又有人發現,讓飛機斜拋運動,能造成更長時間的失重狀態,但也只是幾十秒(透過簡單的物理運算就可以得知,時間t2=2h/g,即使在2000公尺的高空開始自由落體,飛機也只能停留20秒左右,但實際上,還要減去重新啟動飛機使之不會墜毀的時間)。
 
戲裡,『太空人』的『山寨』漂浮法
 
電影中的太空人可不會選擇這種又貴又短又讓人肝顫的方式拍電影。熱門影片《地心引力》的導演就有很多省錢的妙招。除了純粹使用電腦特技之外,對於太空人太空行走的鏡頭,演員可以在水中拍攝,結合燈光、電腦特效製造出太空效果。那麼女主角在空間站內漂浮的鏡頭怎麼辦呢?導演為此專門請了幾位提線木偶大師,讓他們來操縱女主角活動,再用電腦特效把有提線的部分去掉,就一切完好了。
 
還有些超能力的支援者會說:『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認為超能力不可能。幾百年前,電視機、飛機也都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可是他們不自覺地偷換了一些概念——殊不知,多年來進化的只是人類的思想和工具,人類的肉體相對於古人有進化嗎?答案是否定的。澳大利亞人類學家彼得·麥考利斯特透過對多種古人類的研究發現,現代人的體質,簡直是有史以來最差的,遠遠比不上穴居人。
 
以上就是魔術師、太空人、電影製作人和『超能力者』們常用的人體空中漂浮方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人類可以不藉助道具漂浮在空中,也沒有能隔斷地心引力的裝置,古代列子的御風而行還只是美麗的神話。因此我們要相信科學,不能盲目迷信『神功』,以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三——生命組態

發表  古月語 14.01.14 19:09


自古以來,只有哲學家才會去思考面對真實世界的問題,但是他們從來未想過,除了人類,還有哪個物種會有面對真實世界的問題。他們理所當然的只思考他們應該如何面對真實世界。他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思考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他們的想法也只是說給其他人聽,而不是說給其它物種聽。為甚麼不說給其它物種聽,他們並不曾想過這個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作為哲學家是應該思考,這也是真實世界裡的一個重要問題。這樣的一個問題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竟然是由物理學家來提出:人擇原理。表面看來,這些物理學家並不是針對這個課題提出人擇原理,但人擇原理卻是從骨子裡觸及了:只有人才會去思考真實世界。
 
但就是這些物理學家也沒有想過為甚麼宇宙裡只有人才會思維真實世界的課題。當初,這些物理學家認為世界只能是這個樣子才能孕育出人類,而只有人類才會問這個問題:為甚麼世界是這個樣子?『因為世界只有是這個樣子,才會有這個問題。世界如果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問題的答案才是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有這個果才會有這個因,這個果是這個因的因,這是一個循環論證。
 
但是人擇原理並沒有到此結束,支持或反對人擇原理的哲學家都對人擇原理發揮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但是古月語不覺得他們抓住了人擇原理的核心。好多問題是人類思考功能的產物,真實世界並沒有這些問題。按照古月語的話說:世界的意義僅僅是對人類而言,只有人才會對真實世界進行思考。因此,沒有人類,世界就沒有任何意義,因而也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例如,『無限』這樣的一種現象,只存在於人的腦裡,真實世界並不存在無限這回事。真實世界沒有無限大。有沒有無限小?量子現象恰恰就說明真實世界裡沒有無限小,無限小這個概念是人想出來的。
 
例如,真實世界比人腦裡的世界還要大,也僅僅是人腦裡的怪念頭。沒有錯,人類起源到現在,對世界的認知是逐步形成的,但人們可以僅僅根據這一點就得出今天人類腦裡的世界就比真實世界小嗎?
 
古月語想說的是,真實世界是有限的,而人腦的想像卻是無限的,只有人類的腦才存在『無限』。如果說起時間的無限,真實世界的過去是有限的,未來目前只能說是無限,但是在人腦的世界裡,無論過去或未來的時間都是無限的。人腦有一個毛病,它無法想像界限的另一邊甚麼都不是,無法想像大爆炸之前甚麼都不是
 
這個世界是如何構建出來,由甚麼構建出來?物理學家有一個基本粒子理論。整個世界就是由這幾十個基本粒子構建出來。除了這些基本粒子,物理學家還想像真實世界裡有『超對稱粒子』,物理學家還不能肯定它們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如果他們存在,可以解釋為甚麼正反物質數量的不對稱性,中微子質量為甚麼這麼小。還有一些假想粒子可能存在,但它們是否存在目前見不到會影響人類對世界結構的基本看法,它們是『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 『加速子』,用它們來解釋暗物質、暗能量的現象。還有『速子』,因為人類對速度不可以超過光速耿耿於懷,人們對磁極一定是成雙成對存在也是耿耿於懷,因此假想了一個『磁單極子』的存在。
 
古月語倒是想說,人們對真實世界的解讀純粹是人腦裡的世界。
 
這裡想說的是;真實世界的結構,真實世界實際上是基本粒子的組態。基本粒子是有限的,但它們的組態在無限長的時間裡卻是無限的。正像數學組合一樣,有限的單元,只要時間不受限制,可以獲得無限組合的數量。生命是基本粒子的組態,已經經過三十億年時間的組合,換句話說就是經過了三十億年的進化,實現了我們目前看到的規模,人類基本摸清了目前的生命的組態,當然包括了太平洋海溝裡的物種。是不是生命的組態只能是目前的物種?從理論上說,生命組態的物種,在地球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已經齊全了。外星生物可能有不一樣的組態嗎?如果生命是由氨基酸和核苷酸構建的,外星生物不會在人們的想像之外,除非他們不是由氨基酸和核苷酸構建,但目前的理論,生命不可能由其它物件構建。
 
氨基酸和核苷酸不僅僅是構建了生命的本能程式,也構建了智慧程式。而智慧程式是智慧的載體。智慧程式仍然在進化之中。將來智慧可以高到甚麼樣的程度先不說。要先說的是,智慧程式裡的蛋白質為甚麼可以構建出和真實世界對應的組態,為甚麼真實世界裡的因果關係可以由智慧程式裡的蛋白質組態來標籤?例如,世界的基本粒子模型。不弄清楚這些,所謂的顛覆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就都是瞎說,下一回合再詳細解釋。
『』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四——理性思維與語言

發表  古月語 16.01.14 17:35


提出人擇原理的物理學家知道只有人類可以思維,他們沒有見過其它物種可以思維的現象。我們不說猩猩、烏鴉等可以製造最簡單的工具的現象。思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體現就是語言的使用。不能思維的物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沒有語言的使用。
 
人類的智慧程式的完善和一套完善而複雜的發聲器官的進化密切相關,沒有這樣一套發聲器官的進化,就不可能發展出語言,沒有語言的使用,智慧程式就不可能有完善的進化,就不可能產生智慧。智慧是不可能由物種的單一個體來發展的。智慧是群體共同發展的結果。
 
歷代哲學家能夠區別經驗和理性思維,但是他們不能清晰的分析出兩者究竟區別在甚麼地方。因此柏拉圖說出了這樣的話:Plato, as has already been pointed out, held that objects of the senses generally answered this description; they each appeared to possess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y could not in fact have (water could not be at once hot and cold)(http://global.britannica.com)。例如,我們對一個懂得漢字的人寫一個『水』字,實際上他的腦筋已經瞬間集合了所有與水有關的基本體驗,因此他知道我們指的是甚麼。這個與水有關的基本體驗實際上就是他對水的一切經驗。
 
實際上不是只有『水』才像柏拉圖那樣的說法。一個人通過感官見到的、聽到的感觸到的任何物件(object)只能具有一個空間和一個時間的同類屬性,例如你不可能通過感官感覺到同一個時空裡的水既熱又是冷的。一個物件不可能同時佔據兩個不同的空間,即,同一個物件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兩個不同的物件不可能同時佔據同一個空間位置,但可以佔據不同的空間位置。這就是物件的時空性質。一個物件不能倏地在這個空間位置上,倏地又在另一個空間位置上。在這個陳述句裡人們不能將時間和空間這兩個詞彙調換。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同一個物件身上任何屬性在某一刻只能具有一個唯一的值。這些都是感官給出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對任何生命體也一定一樣。實際上,之所以這樣,道理是生命學的:如果不這樣生命不可能起源。這是人們對真實世界認知的不可置疑的前提。
 
但是,物件的另一些屬性、或者性質,或者結構,就不是感官的直接感受,而是理解、或者解讀,因此,除了人,其它的生命體是不會有這樣的感受、或者理解、或者解讀。例如,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氧原子化合成。這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及其之間的化合是因,水是果。物件組態和物件組態之間的變化因果關係只能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和感性認知一樣,理性思維導出來的屬性,對同一個物件組態來說,它只能具有一個唯一的值。例如,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化合得出了的只能是一個水分子,而不是其它物件組態。反之亦然:一個水分子分解之後得到的也只能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一個物件組態在某一個時刻的感性屬性或者理性屬性都只能具有一個唯一的值。這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先決條件。
 
羚羊見到獅子要跑是一種本能反應,不是理性思維的結果。
 
古月語可以用智慧程式如何組合鏡像訊息來區別感性和理性。源訊息可以是真實世界裡的物件,也可以是人腦裡的鏡像訊息。『水』可以是真實世界裡的物件,也可以是人腦裡的符號。水、氫原子、氧原子是真實世界裡的物件組態,也是智慧程式裡的鏡像訊息,是真實世界裡相應物件組態在人腦裡的標籤,古月語將之稱為初級鏡像訊息。『化合』是次級鏡像訊息。因此是理性思維的標籤。是標籤水、氫原子、氧原子之間的關係。當然有可能標籤真實世界裡的各種物件組態的類似關係。實際上是智慧程式將『水』、『氫原子』、『氧原子』這三個初級鏡像訊息和『化合』組合成為更次級的鏡像訊息:『水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化合的產物』。這個更次級鏡像訊息裡還有『是』、『由』、『的』、『一』、『兩』、『個』及『產物』,他們也是鏡像訊息或者鏡像訊息組合的介詞——組合的結合劑。
 
智慧程式的組合功能是由其中不同的蛋白質組態來對應語言的詞彙,語言的詞彙是真實世界裡的物件組態的標籤。這樣的智慧程式功能和語言只有人類才有,因此只有人類才能對真實世界進行思維。
 
這樣的思維是有限制,前面提到的時空屬性是一種限制,最基本、最原始的限制。所有的限制源自真實世界,即思維的結果不能和真實世界抵觸。用專業的語言說,不可以被證偽。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五:理性思維的例子

發表  古月語 18.01.14 22:42


古月語以「源訊息」和「鏡像訊息」這兩個概念形象的說明真實世界和人腦裡世界的關係,也同時說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生命之所以可以因應大自然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組態以求取持續的生存,是因為大自然的變化「會」發出訊息傳遞到生命的感應器官使其組態改變。請不要以這個「會」字而解讀大自然有智慧。人們常常將自己的觀感代入其它物件裡去,以為自己能夠這麼想,其它物件也會這麼想,而不管它是否具有智慧程式。例如,一顆種子被鳥帶到一棵樹上,就此發芽成長成為另一顆樹。因為它不是植根於大地的土壤裡,所以它生出好多好多的氣根伸到地上探入土壤裡,這些氣根逐漸包圍了原來的寄主樹幹,寄主樹幹的生存資源被剝奪了,結果枯死。有人因而稱讚這顆寄生樹,說它有智慧。這是人們在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維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
 
物件組態之間存在著交換,是以訊息的方式交換。這個訊息可以是電磁波、聲波,也可以是機械壓力、分子動能傳遞。這些訊息傳遞到非生命體上,引發的只是散射、反射、能量吸收。足夠的能量可以激發受體的原子組態變化,或者解體,或者使電子雲的能級改變而發出電磁波,也叫激發光譜。每個元素都有自己的獨特激發光譜,就像人的指紋一樣。
 
但是,對於生命體,這些訊息引發的卻是感官裡的蛋白質組態的變化。這個蛋白質組態變化對於簡單的低級生命體足以直接引發整個生命體的組態改變從而避過劫難。對於高級生命體,感官蛋白質組態的變化要一層層的通過中樞神經解讀(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層次的蛋白質組態改變,這個過程可以瞬間完成),才觸動本能程式或智慧程式的應變。例如視網膜裡的Opsins(are a group of light-sensitive 35–55 kDa membrane-boun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of the retinylidene protein family found in photoreceptor cells of the retina.),就是眼睛裡的光敏感蛋白質組態。
 
當人通過感官在智慧程式裡建立起映像,它是一組蛋白質組態,古月語稱之為初級鏡像訊息。這個初級鏡像訊息就是人的感性認識。它是真實世界裡的真實物件或物件組態(實際上,除了基本粒子,所有的真實世界裡的物體都是物件組態)在智慧程式裡的映像。但是,並非所有的物件構成的都是初級鏡像訊息,例如基本粒子就不是初級鏡像訊息,而是次級鏡像訊息,是人類理性思維的結果。
 
理性思維的結果,是人的智慧程式將有關的初級鏡像訊息,也還需要次級鏡像訊息,通過語言組合的結果。理性思維就是將智慧程式裡的初級鏡像訊息及有關的次級鏡像訊息通過語言組合的過程。所得到的更次級,或高級鏡像訊息,並不能直接通過感官和真實世界對應,能夠找到的只是間接對應關係,如果連間接的對應關係都找不到,不能證明為真,甚至有現象抵觸,那麼這個思維結果是謬論。有時候有人會將這樣的思維結果要求人們相信,相信它是「真理」。
 
為甚麼智慧程式可以組合鏡像訊息成為更次級的鏡像訊息?這完全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組合功能,它們的組合是無限的,例如,人體裡面科學家可以分辨的蛋白質組態具有上億種。它們的組合物都具有程式語言(蛋白質)和程式語言儲存(核糖覈酸)的功能。世界上沒有任何其它化合物具有這樣的功能。
 
智慧程式在組合高級鏡像訊息過程中其實不會受到「功能」的限制,幾乎可以天馬行空的任意組合,只有在組合出來的鏡像訊息和其它的已知鏡像訊息抵觸時,通過有意識的選擇才作罷。例如:
 

一:

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種不具有物理學已知的四種相互作用的物件?我們怎麼可能知道這樣一個物件的存在?暗物質至少還具有萬有引力。人類能不能夠發現和人類沒有任何訊息交換的世界的存在?這算不算一個悖論?

二:

同時佔據兩個不同空間位置的物件是否存在?例如當我們用一支鐳射光槍射向一個空間位置的物件身上的時候,我們發現另一個空間位置上一模一樣的物件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上竟然也有同樣的光點,並且光點的移動是同步的。或者,世界上有沒有能夠分身的物件?物件是沒有生命,分身不會成為問題,但沒有統一的意識,不能同步,結果成為了兩個不同的物件,生命體可以分身嗎?這一題,可以這麼表達:同一物件組態的這個空間屬性在時間的一個值上,是否可以有不止一個值?

三:
兩個不同的物件能不能夠同時佔據同一個空間位置?例如,牛和馬(或者任何其它物件)互相穿過對方的身體站在同一個地點上?可以隔牆取物嗎?可以穿牆嗎?這一題,可以這麼表達:兩個或兩個以上物件組態在時間的一個值上,它們的空間屬性是否可以具有一個相同的值?

四:
世界上除了氨基酸和核苷酸,還有沒有另一類化合物可以組合成為無窮無盡的程式語言,和有這種程式語言的儲存功能的化合物?如果有,那麼就不是只有人才會思維真實世界。有沒有完全不同的結構的生命體存在?我們又如何知道它們也能夠思維世界?我們有可能和他們共同的語言嗎?要知道,語言來源於蛋白質組態,來源於同一個進化水平的蛋白質組態。這一題,可以這麼表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件組態的化合屬性,是否可以有相同的值?

五:
真實世界有邊界嗎?宇宙(或稱之可知的)真的只有四百三十億光年嗎?那麼四百三十億光年之外是甚麼?真實世界裡究竟有沒有「甚麼也不是」的物件?這一題,可以這麼表達:是否有物件組態並不具有人們已知或可以想像出來的值?

六:
宇宙常數恒定不變的值是物理定律恒定不變的原因,可以有其它值嗎?人類認知的世界裡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並行不悖的物理定律嗎?這是一個悖論。
 
上面這些問題,實際上是理性思維,或者說是智慧程式組合一些鏡像訊息的結果,是一些問題,它們的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都將決定我們對真實世界的進一步思維的根據,更次級的結果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華祁石:《人類將來免於戰爭的科技》(代贴) - 頁 3 Empty 人擇原理之六——理性思維與虛構及捏造

發表  古月語 24.01.14 9:45


理性思維與虛構及捏造的區別在哪裡?小說可以是如實描繪,也可以是半虛構半真實,一般都是善意,捏造是別有用心,部份也可以是別有用心的虛構。
 
理性思維是對真實世界裡的物件組態之間的關係做一個「應有」的解讀。「應有」是甚麼意思?「應有」是先驗的。「先驗」有些想當然的意思。人們不知道根據甚麼認為真實世界裡的形形色色物件組態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這種「認為」就叫做先驗,無論漢語還是西語的「先驗」都具有先於經驗,即並非來自經驗的意思。
 
為甚麼真實世界裡的形形色色物件組態之間一定存在某種關係?因為如果不是,人類怎麼可能理解這個世界呢?人類之所以能夠理解這個世界,正是世界裡萬物之間存在著固有的某種關係。
 
下面的例子顯然也是想當然,但卻不能稱之為「先驗」:
 


我曾見過一場異常悲壯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從此不願再傷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圍獵班羚的過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養山羊,善於跳躍,每頭成年班羚重約30多公斤,性情溫馴,是獵人最喜歡的動物。
 
  那次,我們狩獵隊嚴密堵截,把一群60多隻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斷命岩上,想把它們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費子彈。約莫相持了30分鐘後,一頭大公班羚突然吼叫一聲,整個班羚群迅速分成兩群;老年班羚為一群,年輕的為一群。我看得清楚,但弄不明白它們為什麼要按年齡分出兩群?
 
  這時,從老班羚群裡走出一隻公班羚來。這只班羚頸上的毛長及胸部,臉上褶皺縱橫,兩支羊角已殘缺不全,一看就知道它已非常蒼老。它走出佇列,朝那群年輕的班羚「咩」了一聲,一隻半大的班羚應聲而出。一老一少兩隻班羚走到斷命岩邊,又後退了幾步。突然,半大的班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公班羚也揚蹄快速助跑。半大的班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公班羚緊跟在後,頭一勾,也從懸崖上跳躍出去。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後,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老公班羚角度稍偏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後,一高一低。我吃驚地想,難道自殺也要結成對子,一對一對去死嗎?這兩隻班羚,除非插上翅膀,是絕對不可能跳到對面那座山岩上去的。
 
  果然,半大班羚只跳到四 五米 左右的距離,身體就開始下墜,空中劃出了一道可怕的弧線。我想,頂多再有幾秒鐘,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墜進深淵。突然,奇跡出現了,老公班羚憑著嫺熟的跳躍技術,在半大班羚從最高點往下降落的瞬間,身體出現在半大班羚的蹄下。老公班羚的時機把握得很准,當它的身體出現在半大班羚蹄下時,剛好處在跳躍弧線的最高點。就像兩艘太空船在空中完成對接一樣,半大班羚的四隻蹄子在老公班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如同借助一塊跳板一樣,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奇跡般地又一次升高。而老公班羚就像燃料已輸送完了的火箭殘殼,自動脫離太空船。它甚至比火箭殘殼更悲慘,在半大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被突然折斷了翅膀的鳥筆直墜落下去。可是,那半大班羚的第二次跳躍力度雖然遠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從地面跳躍的一半,但足夠跨越剩下的最後 兩米 距離了。瞬間,只見半大班羚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興奮地「咩」叫一聲,轉到磐石後面不見了。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一對班羚淩空躍起,山澗上空劃出一道道令人眼花撩亂的弧線,一隻只老年班羚全摔得粉身碎骨。我沒有想到,在面臨家族滅絕的關健時刻,班羚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來贏得家族的生存機會。我更沒想到,老班羚們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願地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
 
又另一個類似故事:
 
  昨天晚上,當我從湖南衛視看到這感天動地的一幕時,我忍不住慟哭流涕!青海省有一個沙漠地區特別缺水。據介紹,每人每天只有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3斤定額的水量。3斤水,不光飲用、淘米、洗菜……最後還要餵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終於有一天,一頭一向被人們認為憨厚、忠誠的老牛渴極了,掙脫韁繩,強行闖入沙漠中一條運水車必經的公路。老牛以驚世駭俗的識別力,等了半天,等來了運水的軍車。老牛迅速頂上去,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這樣的情形,但那些動物不像老牛這樣倔強。部隊有規定,運水車在中途不能出現「跑冒滴漏」,更不能隨便給水。這些規定,看似無情,實則不得已,這每一滴水都是一個人的「口糧」啊。沙漠中,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持續了好半天,最後甚至造成了堵車。後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機用汽油點火試圖驅走老牛。可老牛沒有動,泰山一樣,不放鬆。直到牛的主人尋來。牛主人愧疚極了,起長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渾身青筋直冒,可還是沒有動,最後順著鞭痕瀝出的血跡染紅了鞭子,染紅了牛身,染紅了黃沙,染紅了夕陽。老牛的淒慘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那麼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被堵車的司機也哭了。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隊規吧,我願接受處分。」他拿出自己隨身的水盆,從水車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老牛沒有喝面前以死抗爭得到的水,面對夕陽,仰天長嘯,似乎在呼喚。晚霞中,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愛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親的眼睛,沉寂中的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天邊燃起最後一絲餘輝,母子倆沒等主人吆喝,在人們的一片靜寂無語中,踏上了回家的路。二十世紀的一個晚上,當我從電視裡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


 
我們信畜牲能夠有這樣的行為嗎?這個故事是虛構,還是真有其事?我們憑甚麼做出判斷?古月語質疑連人類都做不到的事,畜牲做得到嗎?從感情出發人們可以做出理性思維嗎?
 
例如,最近在香港發生轟動國際的虐傭案子,媒體,實際上大眾也是稱虐傭的女主角是魔頭,但見到這個魔頭的真身時候卻大出意外,竟是如斯斯文纖弱。以致於辯護律師宣稱被告絕不會做出虐傭的行為。人們憑甚麼信或不信?
 
人類是根據甚麼提出:「世界為甚麼是我們所見到的樣子,為甚麼不是其它的樣子?」「其它樣子」僅僅是人腦裡的東西,這個東西之所以出現在人的腦海裡,是因為智慧程式可以將初級鏡像訊息和次級鏡像訊息任意組合成為更次級的鏡像訊息,這個「其它樣子」其實就是人腦裡的更次級鏡像訊息,這個鏡像訊息顯然在真實世界裡是不存在的,人類沒有見到。人腦沒有休息,於是又組合出另外的鏡像訊息:「為甚麼我們見不到其它樣子?」人類不給自己的問題找出答案誓不罷休。結果科學家用人擇原理來堵塞智慧程式無休止的組合。但是,堵塞了沒有?O(∩_∩)O哈哈~
 
古月語
古月語

文章數 : 665
注冊日期 : 2012-11-06

回頂端 向下

3頁(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